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市委制定进一步放宽广州农村经济政策十条措施
1月6日至15日,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和学习了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指示,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重要讲话, 全国农业书记会议和省委召开的地、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提出进一步放宽广州农村经济政策的十条措施:(一)允许农民跨地区、跨行业搞多种形式的专业联合、服务联合,或由工厂联系周围农户,或与某一公司的产供销和技术服务联成一条龙。(二)扩大市场,放手发展合作商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推销农副产品,沟通城乡,活跃经济。(三)农村个体工商户和从事开发性种植的能手,可按城市的办法,请帮工、带徒弟。(四)允许农民入股办各项事业,在利润中拿一定比例按股金分红。(五)供销社、农村社队的商业组织,进行灵活购销,可以出省,可以进城。(六)凡属统购派购任务以外的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可以有升有降。(七)农民对完成交售任务后的剩余产品, 可以进行长途贩运。(八)允许农民私人购买农副产品加工工具、汽车、拖拉机等大中型生产工具。(九)适当扩大自留山面积。在山地较多的县,可以增加一些自留山。(十)对荒山、荒坡、荒水面、荒堤围等,要放手发展开发性的专业承包。政策可以放宽一点,时间可以延长一点,产值可以包低一点。
市委在农村推行开发性承包
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具体的政策性规定,鼓励和引导农民把多余的资金、劳力、技术投放到开发性生产上去,开发荒山、荒地、荒水、荒滩、荒涂(简称”五荒”),推动广州农村的开发性承包事业。
在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广州农村专业户发展到9.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2%。专业户经营的项目有种养、加工、运输、建筑、服务等行业,经营形式有家庭经营,联产经营,跨乡、跨区、跨县经营几种,其中跨乡、跨区、跨县联营的新经济联合体有1. 9万个,参加的农户有4000户,占农户总数的5%,主要经营种养业,开始形成广州农村的种养专业村,它们生产的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达70%以上。
到4月底止,广州有5万多个农户采取单独或联合的形式,筹集资金, 从事开发性生产。共开发荒山、荒地、荒滩、荒涂面积达139.6万亩,已利用的有121万亩,主要用于发展种养业。
广州三大宾馆建成开业
2月6日,由广东省旅游局和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合资兴建、总投资额为5000万美元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全面营业。这是巿委、巿政府为了改善环境、发展经济而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1983年该宾馆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宾馆,也是广州市引进外资合作经营最早的大型企业之一。宾馆有客房1300多间,中、西餐厅30 多个,出租汽车200多辆,并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商场。此外,还有健康中心、壁球室、高尔夫球练习场、桑拿浴室、美容中心、面包屋、洗衣中心等。宾馆从2月6日营业起,到1986年底止,总营业额达2.9亿元人民币,还付本息4268万美元和1192万元人民币,用于扩大再投资3116万元人民币,平均开房率达80%:白天鹅宾馆以独树一帆的中国园林、现代世界时尚设备的高雅格调和朴实殷勤的优质服务,吸引了大批中外宾客,先后接待了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贵宾数百人。1985年7月,白天鹅宾馆被“世界超一流酒店”吸收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1986年3月,白天鹅宾馆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企业之一。此外,该宾馆还是中国第一家允许非住客参观的高级宾馆。
1984年6月6日,中国大酒店全面开业。中国大酒店是广州羊城服务发展公司和香港新合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一家大型、多功能的现代化酒店,也是广州巿引进外资合作经营最早和规投最大的企业之一。它由中方提供土地使用权,港方筹集资金1.25亿美元和负责经营管理,合作期限为20 年;开业后每年的赢利先用于还本付息,还清本息后,利润由双方对半分成; 合作期满后,酒店全部财产在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无偿移交中方。
酒店于1983年12月部分开业,1984年6月全面开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1986年底止,营业总额达人民币3. 3亿元,已偿还港方投资本息4800万美元(其中还本2100多万美元,付息2600多万美元), 上缴国家税金人民币2800万元。招聘国内员工2900多人,培训了能够管理现代化酒店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
中国大酒店是正确执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具体例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第二年,穗港双方便开始接触洽谈,1980年签订了合约。这是前所未有的中外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和新内容。只用了 28个月,便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的19层高大厦。这样的建设速度在中国没有先例,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中国大酒店的成功经营,对改善广州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旅游饭店管理现代化提供了范例。1986年6月,该酒店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中外合营先进企业,酒店总经理、西德籍酒店管理专家卜格先生获“广州市荣誉巿民”称号。
1985年8月28日,花园酒店全面开业。酒店由广州岭南置业公司与香港花园酒店合作建设,总投资额超过10亿港元。双方合作期为20年,偿还本息后, 双方按利润五五分成,20年后,酒店在正常营业情况下归中方所有。
花园酒店位于广州市中心的环市东路,占地面枳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酒店由两座“Y”型大楼组成,楼高30层,拥有客房超过1100间。分为标准客房、高级客房、豪华客房、标准套房、豪华套房及一间总统套房。所有房间均装置现代化设备,包括中央空调、国际直拨电话、闭路电视、火险报警器、音响设备及小型酒吧。豪华套房更设有水流按摩池。酒店还特为不吸烟者提供”禁烟楼层”,为需要快速服务的行政商旅客人开设“行政中心”楼层,提供一切快捷服务,此项专业服务,为目前国内酒店业之首创。
在宴会设施方面,花园酒店还拥有一座目前全国及东南亚酒店最大的会议中心,其面枳超过1500平方米。该中心可容纳剧院式座位1800个,宴会则可容1100人;全部无柱式设计,装置有先进音响设备及即时传译系统,为举行一切大型国际会议、展览、时装表演、宴会及鸡尾酒会的理想场地。酒店并设有8个可容纳35 ~600人的多用途小型宴会厅,可供各种较小规模的研讨会、讲座、宴会及酒会等使用。此外,花园酒店还设有多种康乐设施, 其中包括露天游泳池,迪斯科舞厅,符合国际标准的壁球场、网球场、桌球场,以及芬兰浴室、水流按摩池、健身室等新型健康中心。
三大宾馆的建成开业,使广州的旅游接待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提升了酒店管理水平。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广州改革开放也加快了步伐。
扩权企业实行利改税政策
4月,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提出的《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的试行办法》。凡有赢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实现的利润,按5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一部分上缴国家,一部分留给企业。凡有赢利的国有小型企业,根据实现的利润,按8级超额累进税率交纳所得税,税后由企业自负盈亏。1983 年开始的利改税是扩权让利的继续,它以税收的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8月1日起,广州354家工业赢利企业实行了税利并存的第一步利改税。这样就把国家和企业的关系用税制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把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它对于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都起丫积极作用。1984年10月,又开始实行从利税并存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
中共广州市委进行调整
5月15日,经省委批准,中共广州市委作了调整,许士杰任市委书记, 叶选平、朱森林、王宗春任市委副书记。许士杰、叶选平、朱森林、王宗春、宋恕忠、李善培、吴晓峰、黄菘华任市委常委。7月,增补黄德初为巿委常
广州市级机关机构改革
6月21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发出实施《广州市市级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精干的原则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 调整和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改革机关领导体制,精简机构,减少72次;党政分工,政企、政事分设;机关要简政、划清职责范围和分工,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清理各种非常设机构;紧缩机关工作人员编制,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等;并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通知还要求各级干部严格遵守中组部《关于机构改革中各级干部必须遵守的几项规定》和中纪委关于《坚决制止乘机构改革之机大搞不正之风的通知》,如有违反,视问题的性质和情1、作出严肃处理。全市机构改革总的要求是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在完成机构精简之后,做好“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的“三定”工作。通过改革充实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部门,精简撤并专门经济管理部门,撤销行政性公司,组建集团公司和经济实体,撤并职能交叉和业务相近的机构,清理裁减各种非常设机构, 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通过改革, 市直机构减少38个,即由原来的75个减少为37个(不含二级机构、局和行政性公司)。在此次改革中,改称、撤销、重组、合并、成立的机构有:建设局改称为广州巿巿政管理局;基本建设委员会改称广州巿城乡建设委员会; 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改称广州市工农教育办公室;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改称广州巿计划生育委员会;运输局改称广州巿交通局;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称广州市广播电视处;撤销经济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重新组建新的经济委员会;对外经济委员会和对外贸易局合并成立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同时挂对外贸易局和广州市对外贸易总公司的牌子,并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干部处归人人事局;第二商业局和供销合作社合并重组为新的第二商业局,同时挂供销合作社的牌子; 服务局和旅游局合并为广州巿服务旅游局;撤销市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市人民政府视察室、市人民政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广州市审计局。同时,有部分机构改为二级机构、二级局、事业单位,不作市直属单位,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民地震办公室等;部分机构改为总公司,如物资管理局改为广州市物资供应公司,电子工业局改为广州市电子工业公司,等等。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加强了政府工作系统的机构建设, 理顺了政府职能,改变了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的现象,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结构和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
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
7月12日至19日,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梅日新作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巿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梅日新在报告中,回顾了自1981年9月召开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并就今后政协的工作作了说明并提出几项建议:要认真地深入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国人大、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文件,贯彻大团结、大统一的精神;要十分重视和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团结一致,共同把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事情办好;要坚定地贯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团结和合作,正确处理好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和政协内部合作的重要事项;要特别重视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 要充分发挥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有广泛联系的积极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国家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要认真宣传和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间的团结;要继续做好文史资料工作。
会议通过了政协广州巿六届一次会议议程和日程,通过了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査委员会名单。会议还传达了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精神。
会议选举罗培元为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刘士杰、饶卫华、梁尚立、徐亮、梅日新、张梦石、胡根天、周宝芬、冯伯恒、陈一林、廖奉灵、李维纲、莫应桂为副主席。
广州市八届人大召开
7月13日至19日,广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73人。代理市长叶选平代表巿政府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步伐,充分挖掘潜力,为完成和超额完成我巿第六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分三大部分:市第七届人民政府工作的回顾;广州市“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增强团结,改进工作,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六五”计划。
叶选平代巿长在报告的第一部分里,回顾了巿第七届人民政府的工作, 指出:本届政府自1981年9月产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巿委的领导下, 经过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各个领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风气、社会治安有了好转。
叶选平在报告广州巿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时说,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内,广州市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就是从1980年的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7.2%。“六五”计划中的过去两年多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良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9. 1%。今后两年半,只要继续努力工作,认真执行政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六五”计划就一定能够实现。为此,建议下届市政府,认真抓好以下工作:(一)坚决而有秩序地搞好改革。全面推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基建施工实行招标、投标办法。进一步改革流通体制。逐步改革工资制度和劳动制度。试行工业贷款改革。改革管理体制。(二)继续搞好企业全面整顿和调整、改组、联合,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三)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四)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外资。(五)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保证重点建设。(六)发挥广州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八)严格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九)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十)深人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十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二)加强城市管理。
叶选平在报告的第三部分中说,为了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应当继续搞好行政机构改革。政府机关要坚持发挥优良的传统作风。要加强城乡基层政权的建设。继续加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继续贯彻执行好党的统战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作用。
大会选举欧初为广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辉、赖大超、陈安良、方少逸、梁毅文(女)、周希友、梁若尘、蒋占义、薄怀奇、陈刚、李振卿、方文瑜、莫伯治为副主任;选举叶选平为广州巿市长,赖竹岩、张玉祥、石安海、刘念祖、邓汉光、陈绮绮为副市长;丁果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麻云生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广州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决议。
区庄立交桥建成
12月3日,广州区庄立交桥建成举行通车仪式并正式交付使用。副省长刘俊杰、市委书记朱森林、市人大主任欧初、副市长刘念祖为立交桥通车剪彩,副市长赖竹岩在典礼上讲了话。
广州区庄是广州巿东北端进出市区的交通咽喉,交通流量之大,仅次于海珠广场、大北立体交叉而居于第三位。区庄立交桥于1982年12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是国内首座四层双环形互通式立体交叉桥。该桥最大的通行能力机动车每小时7000辆,非机动车每小时3万辆。车辆通过这座立体交叉桥的具体方式是:底层供环市路直行机动车行驶,第二层供自行车和行人通过, 第三层专供机动车左右转弯行驶,第四层供先烈路机动车直行行驶。区庄立交桥的建成使用,将大大疏通车流量,缓解这一路口的塞车现象。
对广州的再认识系列活动1983年,广州巿委、市政府在如何确定广州中心城市的功能、明确广州经济发展的方向的问题上,开展了新的探索。从1983年到1985年期间,先后组织了有广州地区各方面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重点围绕如何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的各种研讨会,如“关于发挥广州中心城巿作用问题讨论会”(1983年7月)、“广州经济效益问题讨论会”(1983年9月)、“关于进一步开放、发展广州外经外贸问题讨论会”(1984年8月)、“广州市第三产业讨论会”(1985年8月)、“十四个沿海城市改革与开放理论讨论会”(1985 年4月)等。研讨会从各个角度回顾和总结了广州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广州,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广州发展的规律。围绕着如何认识广州,如何理解广州所拥有的优势,将要把广州建设成怎样的城巿,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广州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已经拥有了相当雄厚的工业实力,形成了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广州应当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的大工业城市。另一种观点认为,广州缺乏丰厚的物质资源条件,但却是历史悠久的商埠,无论从交通、商品集散的走向、文化心理因素等等来分析,广州都应当既考虑工业,同时还要更多地考虑发展商业,恢复广州作为重要商业城市的地位, 以更好地组织、带动城市的建设。
经过讨论,人们对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这就是: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舭邻港澳,依托富饶的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广袤的腹地, 历史上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联结华南、中南以至西南部分地区的经济中心。广州的优势体现在:(一)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二)广州3比邻港澳,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有140多万人,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也是对内对外开放和”外引内联” 的结合点,是沟通东南亚、香港与内地的桥梁和纽带。(三)广州是我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工业结构呈轻型化。(四)广州在发展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中的中心城巿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
这些特点都说明,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以至华南地区工业、科技、金融、饮食服务、交通、通讯最集中、力量最雄厚的中心城市。对于广州这样一个中心城市来说,本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和更基本的功能,是在于组织华南地区或更大地区的区域性市场,实现区域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从而组织华南地区经济的运行,达到整个区域的最佳经济效益。广州作为中心城市辐射与聚合的“功能器官”,既有赖于工业,还有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完备。
这样的思想认识,经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会议多次讨论得到肯定,为确定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订此后的发展规划打下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