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李大钊、谭平山等中共党员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月20日至30日,有陈独秀(未到会)、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李维汉、夏曦、张国焘、林伯渠、韩麟符、李立三、沈定一、李永声、袁达时、胡公冕、宣中华、廖乾吾、朱季恂、于方舟、王烬美、谢晋、刘伯垂、陈镜湖等23名共产党员作为代表出席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出席代表共165人,一半由孙中山指定,一半由各省巿选举产生,其中共产党人占代表人数的14%。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林森、汪精卫、谢持、胡汉民、李大钊组成主席团,轮流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指定李大钊、张国焘、谭平山、瞿秋白组成指导小组,领导出席大会的共产党员。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改组国民党和国共合作。1月23日下午,讨论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与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根本弱点,形成了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它的各项主张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1月28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总章》,内容除有13章外,加附则共86条,是国民党有史以来最为完备和严密的章程。总章吸收了苏联共产党的建党经验,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改组国民党。总章同意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工农大众和其他革命分子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实际上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月30日上午,大会根据新党章的规定,选举产生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廖仲恺、邹鲁、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等24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邓家彦、沈定一、林祖涵、毛泽东、瞿秋白、张国焘等17人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在41名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有10人,这是国共合作的具体体现。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共广州地委成立
2月上旬,中共中央鉴于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广州,无设区委之必要”,遂决定撤消广东区执委,成立中共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除领导广州的党组织外,还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兼领导香港的组织。中共广州地委负责人为冯菊坡,委员有阮啸仙、刘尔崧、彭湃等。中共广州地委在领导党员参加国民党改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年10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广州地委改组为中共广东区委。
粵区国民运动委员会设立最高执行委员会
2月21日,原由中共广东区党、团领导人组成的粤区国民运动委员会进行改组,设立最高执行委员会,委员有:中共中央局驻粵委员谭平山,中共广州地委负责人冯菊坡,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委员长阮啸仙,团广州地委委员长张善铭,中共广州地委委员刘尔崧及沈厚堃、郭瘦真等7人。刘尔崧、郭瘦真、沈厚堃兼任秘书。该委员会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指导广州地区的党团员参加国民党改组,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广州巿各国民党区分部和各工厂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联合组织国民运动小组,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
广州学生联合会改组
3月30日,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决定,以新学生社社员为骨干,改组了广州学生联合会。广州学生联合会是广州大专院校与中等学校各学生会的联合组织,前身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广州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曾领导几次爱国学生运动。但是,该会组织不健全,理事会和评议会两会分立。有些理事标榜“不问政治,只管外交”,与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极不适应。阮啸仙指出:“广州学生联合会精神涣散,无组织,无训练,不能担任各种青年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团广东区委、广州地委的指导下,广州学生联合会召开各校代表大会,将该会由评议制改为执行委员会制,选举国民党员伦湛恩为执委会主席,新学生社社员蒋世明为副主席。新学生社的杨石魂、周文雍、陈志文、祁协恭、郭寿华等担任执行委员和各部主任,组成了新的广州学生联合会的核心力量。大会发表了改组宣言,指出:“处在今日双重压迫底下的同胞们,唯有全体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真正民主完全独立国家,才是中华民族的生路。”这次改组,为广东团组织领导学生运动争取到一个重要的活动阵地,促使学生运动走上国民革命的轨道。
广州圣三一学校学生发动罢课风潮
4月18日,广州圣三一学校学生因筹备成立学生会,遭到学校当局的禁止和迫害而罢课,同时发表宣言:“在校内争回集会结社自由,反对奴隶教育,在校外收回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学校当局采取高压政策,开除了 3名罢课学生。学生方面相继两次发表宣言,向校方提出3项要求:(一) 收回被开除同学;(二)校长须向学生谢罪;(三)不得干涉学生集会结社。4月26日,学生代表前往大元帅府请愿。部分罢课学生发表退学宣言,宣布脱离圣三一学校,并呼吁社会各界予以支持和声援。中共广东区委、团广东区委积极支持学生群众的斗争。新学生社安排罢课的300多名学生成立远东书院,其余罢课学生相继转入广东大学、广大附中和执信中学就读。圣三一学校不得不宣布停办。
在这次罢课风潮推动下,其他教会学校的学生也行动起来,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斗争,发起收回教育权运动。6月18日,广州学生联合会发起组织“广州学生会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发出宣言,号召学生、工人、农民、商人联合起来,“一致力争收回一切外人在华所办学校之教育权”, 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徐州、南京、福州、长沙、汉口、重庆、开封等地的教会学生陆续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斗争,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基督教和收回教育权运动。这场斗争延续到1927年。
广州工人代表会成立
5月1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在广州教育会召集广州70多个工会代表160多人,举行广州工人代表会。大会由廖仲恺主持,孙中山到会致辞祝贺, 并作题为《中国工人所受不平等条约之害》的演讲,号召广州工人“要从近日起,立一个志愿,组织一个工人大团体”。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工人部部长、共产党员刘尔崧作了广州工人运动的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希望广州各工会团体消除门户之见,建立一个全市性工会组织,统一领导广州市的工人运动。
大会通过了 20个决议案,提出整顿各工会内部组织,按产业原则联合和组织工会,工人实行职业保障,政府要设立劳工科管理工人事务等。大会还决定成立广州工人代表会,作为领导广州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并选出17个工会的代表组成广州工人代表会执行委员会,其中9人是共产党员。执行委员会选举刘尔崧、鲍武、黄天伟、周祯(以上均是共产党员)、麦锦泉(无政府主义者)为常务委员,主持会务工作。执行委员会采取合议制,实际工作由刘尔崧负责。杨殷被聘为广州工人代表会顾问。该会办公地址设在越秀南路惠州会馆2楼。广州工人代表会的成立,标志着广州工会开始由行业组织走向产业组织,由分散走向统一,为广州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黄埔军校创建
5月5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开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这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新型军官学校。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通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办校宗旨为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校训为“亲爱精诚”。国共两党都派出重要干部到校任职。孙中山担任军校总理,蒋介石担任校长,廖仲恺、汪精卫先后担任党代表。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等6部。周恩来、包惠僧、邵力子、鲁易、熊雄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叶剑英担任过教授部副主任。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张秋人、安体诚、高语罕担任政治教官,严重、顾祝同、陈诚为军事教官,何应钦为总教官。共产党人金佛庄、茅延桢、毕士梯、郭俊、唐同德、严风仪、曹石泉、徐成章、徐天炳等分别担任区长、队长、军事教官。第一期500多名学生中就有80多名共产党员,其中有蒋先云、徐向前、周逸群、周士第、陈赓、卢德铭、曹渊、李之龙等。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中共广东区委在军校建立特别支部和党团;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直接领导军校党组织的工作。军校第一期至第四期毕业生共4600多人,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指挥官,在第一次东征、平定商团叛乱、平定杨刘叛乱、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红军”、“革命前驱”。1927年4月15日,新军阀在广州发动反共政变,革命的军校改变了性质。军校1930年迁往南京。
沙面洋务工人举行罢工
7月15日,广州沙面3000多名洋务工人举行罢工。罢工的直接原因是英、法租界当局颁发“新警律”,限制华工出入沙面。
6月19日,沙面发生了越南志士范鸿泰暗杀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麦尔林事件。英、法租界当局以维持沙面治安为借口,颁发《发行通行证条例》(简称“新警律”12条,规定自同年8月1日起,华工出入沙面均须携带具有本人照片的通行证,其他各国侨民则可自由出入)。英、法租界当局对中国人的歧视和侮辱,引起了广州各界民众的愤怒,中共广州地委遂派刘尔崧、施卜、周文雍等到沙面发动工人罢工。7月16日,即沙面洋务工人罢工爆发后的第二天,租界的中国巡捕也参加罢工。罢工工人离开沙面,向租界当局提出取消“新警律”,复工后不得歧视报复,罢工期间工资照发等4项条件。租界当局不仅不接受工人提出的条件,还宣布沙面戒严,调英军舰来广州, 并致函广东省政府,要求制止罢工,但遭到拒绝。广州工人代表会组织各界群众成立沙面罢工后援会,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罢工工人,解决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广州各工团成立“各界反对沙面苛例罢工委员会”,全权处理罢工的各项事务。沙面商务完全停顿,经济损失惨重。沙面当局只得通过大本营外交部长伍朝枢等出面调停,表示愿与罢工工人代表谈判。施卜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了谈判。21日,谈判双方因意见不一而终止会面。24日广州各洋货仓的运输工人罢工,使沙面商业活动陷于瘫痪。27日,广州电灯工人警告沙面当局,如不接受工人条件则停止供电。北京、上海工人及海外华侨纷纷声援。8月16日,租界当局答应取消“新警律”,并同意不得开除罢工工人等。沙面洋务工人乃于8月19 口复工。这次罢工大大鼓舞了广东人民反帝斗争的决心和信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锻炼了广州工人阶级队伍,对全国工人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二七惨案以来全国工人运动复苏的起点。
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
7月3日,在共产党员彭湃等人积极倡议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由中国共产党人主持,至1926年9月,共举办6届。第一届从7月3日到8 月21日,主任彭湃;第二届从同年8月至10月30日,主任罗绮园;这两届所址均设在广州市越秀南路53号(今为89号)惠州会馆。第三届开办于1925年1月1 口至4月3日,主任阮啸仙;第四届开办于同年5月1日至9月1日,主任谭植棠;第五届开办于同年9月14日至12月8日,主任彭湃。第三、四、五届地址均在广州市东皋大道1号(今礼兴街6号)。第六届名为“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于1926年5月3 口至9月11日,所长毛泽东,所址在广州巿惠爱东路番禺学宫(今中山四路42号)。农讲所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还进行军事训练,参加社会活动和到农村实习,尤其注重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一农民问题。所学课程最初有10多门,后增至25门,如《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海丰及东江农运状况》、《广宁高要曲江农运状况》、《广东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决议案》、《农业常识》、《农村合作化概论》等,另外,还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国民革命基础知识,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工钱劳动与资本》、《共产主义ABC》、《中国史概要》、《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中国职工运动》、《经济学常识》、《中国财政经济状况》、《中国政治状况》、《各国革命史》、《统计学》、《革命歌》、《革命画》等。教员多系著名的革命家或社会活动家,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其中有彭湃、毛泽东、陈延年、萧楚女、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谭平山、罗绮园、廖仲恺、陈公博、甘乃光及苏联顾问鲍罗廷、马马也夫、加仑等。来过所里讲课或作报告的有孙中山、邓中夏、郭沫若、何香凝等。学员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国民党员、农民协会会员、进步学生,第一至第四届主要招收广东籍学员,第五、六届扩大到全国招生。6届共招收学员955名,毕业797名。其中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规模最大,有学员327名,来自20个省区,毕业318名。所里建立了中共党支部(或党小组)、团支部(或团小组),学员中的党团员人数占全所学员的一半以上。农讲所对学员实行军事化管理,还组织他们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平定杨刘叛乱及省港大罢工的革命斗争。农讲所的学员毕业后,大多数回到各地,在农村发展中共组织,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在以后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农讲所的师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广州地委组建工团军、农团军
8月,中共广州地委为打击反动的广州商团武装,保护工农群众的合法利益,决定组建广州工团军、广东农团军。8月19日,广州工人代表会作出了编练工团军的决议,在工代会所属各工会中挑选了 300多名青壮年工人组成, 并得到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的批准。施卜为工团军团长,刘尔崧、胡超为副团长。工团军以工会为单位编队,实行“三三制”,设立分队、小队、中队、大队。各级指挥员多由工代会举办的各种工人训练班训练出来的工人骨干担任。工团军的任务是“辅助革命政府,镇压反革命行动,尤其注重保护工人、防御海盗之侵略”。8月27日,彭湃、罗绮园、阮啸仙等将第二届农民讲习所的200名学员编为广东农团军(又称广东农民自卫军),分为20个分队,每分队10人。彭湃担任团长,徐成章任指挥,还聘请江西讲武堂的多名学生充当教练官。工团军和农团军集体住宿在广东省长公署警卫军司令部。8月27 日,廖仲恺接见工团军、农团军全体人员,勉励大家努力投身国民革命,并解决了枪械和给养问题。9月20日,在韶关筹备北伐的孙中山下令工团军、农闭军开往粵北训练。10月,工团军、农团军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的战斗。10月27日,广州工人代表会鉴于商团已被消灭,且工团军官兵服务时间已满,决定将工团军结束。11月初,第二届农讲所学员毕业,农团军亦随之结束。工团军、农团军是中共广州地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工农武装,其成员以后大多数成为广东各级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骨干。
革命武装平定商团叛乱
10月4日,广州商团团长陈廉伯、副团长陈恭绶为追回被黄埔军校收缴的非法军械,到处散发传单,停止纳税,进行罢市,意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镇守广州的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妥协忍让,致使商团的气焰更加嚣张。10日,商闭军在太平路伏击广州工农团体组织的警告商团游行队伍,致当场死伤120 多人。是为“双十惨案”。事后,孙中山在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共产党人的支持下,决心武力镇压商团叛乱,成立以孙中山为会!^的革命委员会,委员有谭平山、廖仲恺等,顾问为鲍罗廷。13日,委员会命令胡汉民将广州商团机关一律解散,商团军缴械。15日,警卫团、黄埔军校学生军及中共广州地委领导的广州工团军、广东农团军,配合从韶关等地返回的粵、湘、桂军向商团发动攻击。周恩来、陈延年、阮啸仙、杨匏安、刘尔崧等发动工农群众积极参战。当天,商团军全线瓦解,商团叛乱遂告平定。
中共广东区委成立
10月中下旬间,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组为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又称“两广区委”、“粤区委”,代号“管东渠”),除领导广东、广西两省外,还领导福建省西部、南部及香港地区的党组织。区委机关的办公地址设在广州市万福路,1925年初迁往文明路75~81号。中共中央任命周恩来担任广东区委委员长,1925年2月乂任命陈延年接替周恩来,担任广东区委书记。区委组织部长先后由陈延年、穆青担任;宣传部长先后由罗亦农、张太雷、任卓宣担任;军事部(又称军事委员会)长先后由周恩来(兼)、张伯简、熊雄担任,成员还有徐成章、李富春、聂荣臻、恽代英、黄锦辉等;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先后由冯菊坡、刘尔崧、黄平担任,委员还有周文雍、邹师贞等;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先后由阮啸仙、彭湃、罗绮园担任, 委员还有周其鉴、蔡如平等;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先后由沈宝同、黄居仁、杨善集担任,委员还有郭寿华等;妇女运动委员会由夏松云、邓颖超担任, 蔡畅任副书记;监察委员会书记由林伟民担任,委员还有杨殷、杨匏安、梁桂华等;区委秘书长由赖玉润担任。1926年9月,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的党员人数5039人,占全党党员总数的27%,是党员最多的地方组织。1927年5 月,中共中央决定由彭湃、穆青、黄平、赖玉润、阮啸仙等组织中共广东省委,取代广东区委。
铁甲车队建立
10月,中共广东区委征得孙中山同意,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任务是保护大元帅府安全和铁路安全。周恩来亲自指导建队工作。11月底, 铁甲车队正式成立,负责人均是共产党员,队长徐成章,副队长周士第(在徐成章凋任省港大罢工纠察队长总教练后继任队长),党代表廖乾吾,政治教官曹汝谦,军事教官赵自选。铁甲车队下辖3个排,共136人。队内建立中共党小组。该队的活动和人员的调配,均请示中共广东区委。铁甲车队曾赴广宁支援农民运动,参加东征,平定杨刘叛乱,援助省港大罢工等。1925年11月作为骨干力量编入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铁甲车队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