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食在广州
广式烧烤你吃过了吗?来尝一尝风筒辉的独特烧烤吧!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8-08-27
  • 浏览数:

  16年底,辉记的烧烤档缩减至最后一个,至此再无分店。我曾经尝过文明路上的分店,后来有几次喝完糖水再寻已关了门,在微博上搜到电话后打去问,原来现在的店铺只剩下了北京路拿福食府那间。

  烤茄子备受食客喜爱,黄耀辉透露,自己是广州第一批烤茄子的人,“1995年我有个朋友在佛山做烧烤,他第一个把茄子拿去烤,味道不错,后来我也跟着学,这个菜式成了店里的招牌之一。我应该算是第一个烤茄子的广州人。”黄耀辉笑着说。

  随性的他不时推出烤水果系列,橙子、芒果、榴莲、香蕉他都烤过,“不按套路出牌”成了他的标签,多年来总会给食客带来惊喜。

  老友记

  二十年不换手机号


  二十载做烧烤,最让黄耀辉欣慰的是收获了一班如朋友一样的食客。由于场地和租金原因,他先后换过十几处经营场所,但无论他搬去哪里,忠实的“粉丝”们都会一路追随。每周光顾他两次以上的食客大有人在;甚至有从学生时代开始吃黄耀辉烧烤的顾客,结婚生子后还经常带着全家来光顾老友记,这种陪伴让黄耀辉很感动。

  从1996年开始做烧烤,黄耀辉的手机号码就一直没更改过,为的就是不与这班“老友”们失去联系,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大家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只要想吃烧烤了,一个电话总能找回熟悉的“风筒辉”。

  一年前,黄耀辉选中了如今的场地,与一家老字号酒家合作,顾客们下单后可以在干净明亮的大厅里聊天等候,免去了以往蹲坐街边的诸多不便,烧烤则在厨房里。每当晚上回到店里,总有食客邀他喝上一杯啤酒叙旧,忙碌一天的他总会笑脸相迎。

  物价、租金、人工,黄耀辉的经营成本比以前多了很多,再也不像年轻摆摊时,可以赚多少花多少,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方面响应环保号召,升级烧烤设备,改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顾客更舒适的用餐体验,以前在街边,刮风下雨躲都来不及躲。”

  对黄耀辉来说,无论生意如何做大,无非就是“打工揾食”,他从不把自己当老板,“哪有老板天天吃快餐,每天忙得顾不上回家的,我就是打份工而已。”因此,这位老板对伙计也很宽容,白天大家可以忙其他工作,晚上准时回来上班就可以了。

  大叔五十做这一行很开心

  浓眉大眼的黄耀辉如今到了知天命之年,从少不更事的热血青年蜕变成随遇而安的豁达大叔,他感慨,人生很多事都是注定的,就像他做烧烤,遇到让自己出名的风筒,受到街坊肯定。他也是因为做烧烤,认识了妻子。

  “我年轻时不生性,卖完烧烤常跟朋友去酒楼喝酒,当时我老婆在酒楼上班,常常因为我们喝酒耽误了她打烊下班,对我有一些怨言,我们就是这么认识的,一来二去就成了欢喜冤家。”

  多年来,妻子对黄耀辉默默支持,成家有了女儿后,黄耀辉慢慢地有了担当,改掉了很多年轻时的坏习惯,他开始爱惜自己的身体,对人生很多挫折都能一笑而过。

  如今名声在外,有赞美也夹杂着批评,黄耀辉深知众口难调,反而心平气和看待网友们的评论。很多网友抱怨上菜时间太久,他也表示无奈,“食材都是新鲜生烤,不是简单地拿熟的加热,炉子就那么大,客人又多,时间上肯定会久一些,所以一般建议顾客们下单时先想好,把想吃的一口气都点了。现在换一个环境也是让大家等的时候坐得舒适,需要大家的理解”。

  更多时候,顾客们对黄耀辉还是肯定的。“风筒辉”俨然是广州美食文化的招牌之一,也逐渐被外地食客所认可,隔三差五地,黄耀辉还会被邀请为一些“私伙局”掌厨,无论是本土的企业聚餐,还是年轻人的美食派对,只要黄耀辉有时间,他都愿意出席,不仅用风筒为大家带去“私人订制”的美味,且总能跟大家打成一片。对于黄耀辉来说,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得到认同,就是最值得的,“做烧烤这一行真的很开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年岁渐长,黄耀辉的头发开始疏松,牙齿开始掉了,但他依然干劲十足,不修边幅,他走到哪都背着标志性的斜挎包,见到顾客也都是那副灿烂的笑容。他笑言因为做烧烤,让他一直接触到年轻人,虽然五十岁心态依然像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每到华灯初上,吃货们出门觅食时,黄耀辉和他的伙计们都会做好准备,用“风筒美食”为广州的夜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上一篇: 健身鹅 透骨香 下一篇: 沪上粤菜亦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