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商贸寻踪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广州商埠的形成(1)——筑“任嚣城”和“赵佗城”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07-22
  • 浏览数:

在广州的开发史上,秦始皇平定岭南可视为起点。历经秦汉至隋代的开发,使广州在唐宋时期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明清时代,广州长时期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延至近代,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区域性商品集散地、华南乃至中南各省的经济中心。

 先秦时,岭南因远离中原,比较闭塞,社会发展缓慢。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汉族人因经商、逃亡或随军远征等原因,渐渐南来;但对岭南地区的开拓,却是在秦统一岭南后才开始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经略岭南。秦实行郡县制,继在全国设置36郡之后,又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岭南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南海郡治所设在番禺(今广州市)。首任南海郡尉任嚣,在今广州市中心地带的仓边路、中山四路一带筑城,被称为“任嚣城”。这是广州正式建城之始。任嚣为南海尉后,集军、政、财权于一身,设监御史监督辅助处理事务,而没有再像别的郡那样任命郡守,对南海郡采取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管理。任嚣专制一方,维持和巩固秦对岭南的统一事业。广州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秦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当时的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急召龙川县令赵佗付以后事云:“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国人相辅……可以立国。”(注:《史记·南越尉佗列传》。)任嚣去世后,赵佗为第二任南海郡尉,并用武力合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公元前206年,赵佗建立了以番禺(今广州)为王都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并把“任嚣城”扩大到周长十里的大城,俗称“赵城”或“赵佗城”。随后历经宋代广州三城修建和明清广州城垣大发展,使广州“新城”和“旧城”周长达20多里,形成了现代广州城的基本轮廓。

上一篇: 珍贵照片再现中美贸易史 下一篇: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广州商埠的形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