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机器局于同治十二年(1873)由两广总督瑞麟开办,是广东第一间官办军火工厂。后经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扩充调整,发展成为广东现代军事技术的先进代表,成为我国南方一家颇具规模的军事工厂。在其创办初期,委任精于机器制造的广东顺德人温子绍为总办。温子绍在任期间仿造外洋的各款新式枪炮,并于光绪七年(1881)仿造蚊子船一艘,命名为“海东雄”,是机器局所造轮船中最大和技术水平最高的一艘,可与当时英国制造的钢壳蚊子船媲美。
温子绍(1834-1907),字瓞园,广东顺德县人。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机器技术的先驱。小时候就喜欢钻研西方机器制造技术,30多岁时,因“精于机器,善于发明”,在社会上已小有名气。同治十三年(1874)捐官为花翎候选员外郎,加捐三品衔江苏试用道。这时,广东正在筹办军装机器局,他受两广总督瑞麟委派在十三行联泰号试制后膛七响连环快枪一支,仿制成功,即被委任为广东军装机器局总办。在他经理广东机器局期间,该局仿造外洋的各款新式枪炮,包括最新式的格林炮,都被各省认为制作精良,使用灵便,而价值同西洋相比则减大半,以致直隶各省纷纷前来购买;承修的广东巡缉轮船,质量坚固良好;建造的小轮船,也以质优价廉著称。因此,山东、江苏、云南、贵州等地督、抚和越南都争着要聘请他。
从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八年(1874~1882),温子绍在广东机器局制造内河轮船、炮艇共22艘。其中,光绪五年(1879)他捐资3.39万余两仿造蚊子船(一种船身较小、安有巨炮、能击穿铁甲的炮艇,为当时海防利器)。他找来了西洋蚊子船进行研究,酌量变通,绘出图纸,然后监督工匠依法制造。船身采用坚硬的柚木代替钢材,着力处用厚铁加固,务求工坚料实,于光绪七年(1881)完工,命名为“海东雄”。船身长12.4丈,马力200匹。与从外国买回的蚊子船比较,外国船机器较多,船体为钢壳,该船为木壳,并将前膛炮改为后膛炮,而船的大小形状、行驶速度、灵敏度及火力未有多大差别,但仿造用的工料银两,只为向外国购买船价(15万两)的1/4。该船在广东水师服役近30年。
温子绍在广东机器局12年,培养技术工人,转相授受,为广东机器制造业和修造船业培养了不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