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广州史话
怀圣寺和清真墓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5-24
  • 浏览数:

伊斯兰教为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创建。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穆罕默德的舅父(也有说是近臣)阿布·宛葛素随商船而来,经通海夷道抵达广州传教,并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间清真寺——怀圣光塔寺。因此,广州在穆斯林世界中被誉为“东方麦加”,历史上曾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穆斯林的朝觐之地。

位于今广州市光塔路的怀圣寺与光塔是阿拉伯传教士阿布·宛葛素在传教时所修建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当年侨居在广州的大食、波斯人为了进行正常的活动和自主作礼拜,自然得兴建清真寺。广州怀圣寺便是伊斯兰教入传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寺名的由来正如《南海百咏续编》所说的:回教之祖,名贵圣穆罕默德,寺号怀圣,怀念贵圣也。意思就是怀念贵圣教祖。怀圣寺还有几个寺名:因寺内有光塔,故又称光塔寺或怀圣光塔寺;因寺内种有龙眼树、凤眼果树,故又被称为龙凤寺。清代时,今天的光塔路称光塔街,属南海县。本寺被俗称为回回寺

怀圣寺的建筑堪称融中国传统建筑与西亚建筑艺术于一炉。寺正面为看月楼,翘然屹立,重檐欲飞,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看月楼后为月台,再后为礼拜殿,造型庄严肃穆,比例、色彩、装饰均具西亚风格;拜殿之式,有类穹庐,当中悬素帛,绘一剑形,谓是贵圣喜容,回民七日膜拜一次,男女环跪,奉诵师号。盖回纥旧俗也。殿坐西朝东,按伊斯兰教规,教徒礼拜时,须面向圣地麦加。此外还有藏经阁,收藏有各种版本的《古兰经》;有水房,供教徒礼拜前沐浴。全寺的整体布局设计采用中国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层层深入,逐步展开,为中国园林殿宇式,正殿前左右两边走廊环抱,廊畔古木盎然,具浓厚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

该寺与扬州仙鹤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光塔是怀圣寺最著名和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矗立在寺的西南隅,两者是同时建成的。光塔直指苍昊,过去高楼大厦稀缺,人们远远便可看到它,因此它比怀圣寺本身更有名。光塔塔底直径7.5米,向上逐渐收小,总高36.6米。塔体实心。塔底南北各有一小门,在塔心柱和塔壁间有两条砖梯盘旋登顶,互不相交。南梯共159级,北梯共153级。塔壁上开有10个长方形小孔,用来采光。塔顶建一平台,四周以砖墙环绕。平台中央再立一圆柱形小塔,小塔内也有螺旋梯级可上,但只能登上14级便封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光塔。

 

在史籍中最早描绘怀圣寺和光塔的,是岳飞的孙子、南宋文史学家岳珂所著的《桯史》。书中记载了岳珂本人于绍熙三年(1192年)到广州时所看到的祀堂与穆斯林于其中礼拜的情况。大概在《桯史》成书的同时,方信孺写成了《南海百咏》(1206年),书中称光塔为番塔,并说是始于唐时。根据这些古籍的记述,唐代时寄居广州的伊斯兰教徒之所以建造这座光塔,其用途主要有二:一是供阿訇或主司仪者登塔呼唤教徒们每天做五次礼拜,所谓在使祈祷呼报者,便于招集信徒。二是作为导航的灯塔。所谓昼则悬旗,夜则举火,以便市舶之往来。也就是说,这光塔不单是一座宗教建筑,而且还曾是富有实际意义的航海标志。

阿布·宛葛素死后,广州穆斯林把他葬在广州北面的桂花岗(今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并为他修建了陵园——清真先贤古墓。墓园为庭院建筑,门额上横书清真先贤古墓,进门后过了高风仰止的石牌坊便到墓地。墓室坐北向南,形制上圆下方,宽深约6米,地板砌黑白相间的小瓷砖,东西墓壁各有一小窗,墓壁极厚,室内筑成拱顶,作穹窿形,犹如悬钟,在室内诵经或讲话,回声响亮故又称响坟。墓署唐贞观三年(629年)所建,墓室正面开一小门,门额上书宛葛素墓,门前有一座拜亭,亭和墓室四周绕以石栏杆,均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所建。

 

目前,每个星期五的伊斯兰教“主麻日”,都会有约五六千中外穆斯林到这里做礼拜。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到这里参加节日会礼的中外穆斯林更是多达万人。20109月,扩建后占地1800多平方米的先贤清真寺顺利落成,每逢穆斯林重大节日严重拥挤的现象已成历史。现在,这里设置了“哈里发”(khalifah)培训班教室,成为培养广州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的场所。

上一篇: 新中轴线云集文化地标 下一篇: 广州骑楼引领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