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上午,为督办广州市政协的重点提案——《关于推进驻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的建议》,广州市政协在中山大学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广州市政协与广州市科创委等各有关部门对科技成果技术化以及产业化现状进行了研讨和推进落实。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广州市两会上,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提出《关于推进驻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的建议》(第1039号)的提案。该提案指出,广州市科技成果技术化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突破,建言多部门合力攻克“科技成果转化难”。该提案被列为2018年领导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之一,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为提案督办人。
研讨会上,刘悦伦表示,近年来,广州开展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行动,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富士康、乐金、思科、通用电气、百济神州、粤芯芯片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动工建设,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
刘悦伦指出,要准确把握科技成果在穗转化的主要矛盾,切实找准办好办实提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该注意的是,广州科技创新驱动力亟待增强,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多;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战略科学家、现代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偏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广州在创新引领方面还有短板、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要准确把握广州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宏观问题,围绕提案办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接下来一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权益。三是要完善金融财税政策,优化金融服务供给。
广州市科创委主任王桂林表示,下一步,广州将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改革力度,进一步“放权”和“松绑”。具体措施包括:
创新科研评价体系和经费使用管理方式。在新型研发机构领域探索建立科技经费管理“负面清单”,进一步探索以赛代评、以奖代评模式,推动以政府直接投入为主转变为配套支持、基金引导、政府跟投等多种支持创新方式并重。推动尽快修订《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吸纳促进成果转化的最新经验做法,进一步在政策上“松绑”。办好广州科创学院、广州创投学院,培育开拓进取、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供给。在iab、nem领域打造若干国际化、高品质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积极引导和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积极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开展在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转移转化经验与模式。
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探索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大金融资本引导力度,更好地满足成果转化各环节投融资需求。
启动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放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将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扩大到10亿元,争取到2018年底累计撬动银行发放贷款金额超过100亿元。支持企业上市融资。2018年争取新增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10家,争取培育不少于10家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继续做好资本对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