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创新
广州发布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 国家重要“创新极”建设加速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8-08-28
  • 浏览数:

图为中大国际创新谷。到2020年,广州将初步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为广州“双创”点了新题。例如,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中心、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

813日,广州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发布的《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末,在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基础上初步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开放、宽松、自由的创新生态,科技创新重要指标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成为重要“创新极”。

作为国家重要的“创新极”,需要一个富有广州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风投创投活跃、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以及适合初创企业发展的孵化育成体系。

为“知本”撑腰

企业成专利创造的“主力军”

日前,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第十七次会议暨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粤港将开展关于知识产权的合作,内容涉及加强湾区合作,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交易运营平台,构建市场主导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记者了解到,肩负着“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使命的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是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单位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我省首个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截至2017630日,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3000余宗,累计交易金额9.19亿元,其中涉及专利交易2700余宗,交易金额1.15亿元。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如何判断其价值?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汇桔网)结合技术手段,设计出一套评估模型,通过参考过往交易价格、行业热度等参数,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估。

汇桔网交易中心总裁郑自群介绍,平台的管理人员会为企业列出商标、专利的明细表,为每一个知识产权作出价值评估,让企业知道其市场行情。同时,平台系统还将主动搜索在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库中找到相似度高的商标,让企业及时了解是否有“疑似侵权”情况出现。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常常遇到困难。而汇桔网的“知商金融”板块,可以将知识产权用于质押,解决企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

 “这些优质的科技型企业,拥有的是专利而不是砖头。”在郑自群看来,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也是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用房产或汽车进行抵押,失去了它们并不影响生产,但如果失去了核心知识产权,企业的生存会出现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火种。只有在“保护好”的基础上,知识产权的运用才有价值。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例,其作为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已集聚了广州“一带一路”版权产业服务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等全国优质资源,日益成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高地。

这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能保姆”,全面激活企业专利创造、提升创新发展的能力,有效带动全市专利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截至去年底,广州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企业数量达1188家,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广州全市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十万件,发明申请量、发明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量等四者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广州共有11096家企业申请专利,专利申请量为77522件,占全市总量的65.5%

广州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到2020年,企业授权专利达到2万件,其中发明授权5000件,拥有i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35%

打破投资壁垒

引导社会资本为科技创新“护航”

为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实施意见》指出,探索建立天使投资风险补偿制度,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向创业企业起步成长前段延伸。

对此,去年广州就已着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目前,财政投入50亿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已经获批。全国首个创新资本研究院、广州首个创投小镇落户洋湾2025创新岛。广州还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创投周,科技企业融资规模总量突破50亿元。

近日,建行广州分行辖下的10家分支行,为15家广州科创企业授信7.4亿元。参与签约的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瑜表示:“公司刚起步时,周转资金要靠我们几个股东用自己的房产来做抵押贷款,但这也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要。”如今,银行授信缓解了企业现金流需求的燃眉之急。

融资规模的扩大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为解除银行等注资方的后顾之忧,广州市政府自2015年起,正式建立了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

广州市科创委主任王桂林曾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投50人交流会上表示:“过去,银行不敢轻易给初创的科技企业贷款。现在政府通过科技准备金,跟他们共担一半的信贷风险,就有银行投资了。”

截至今年5月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备案企业累计超过9000家,帮助1141家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123.1亿元,撬动杠杆超过30倍,授信金额全国最大。

近年来,广州市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发展较快。从20121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不到300亿元,迅速发展到目前的52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8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投资机构新增728家。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支撑产业迈向高端化

日前,南沙区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落实广州市人才绿卡审核事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职于南沙区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科技、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科技企业的核心成员,符合规定者即可在南沙区直接申领人才绿卡。

此次《实施意见》也要求聚焦关键核心领域高层次人才需求,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各地对于高层次人才都“求贤若渴”,人才争夺的背后是一场创新资源争夺战。 “人才在哪里,我们就把新产业布局在哪里。”在2017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圆桌会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洪斌坦言。

 “嘀”的一声“人脸”被精准识别,地铁闸门自动打开。在天河智慧城佳都科技总部,该公司助理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刘斌博士向记者描绘:广州地铁每天有超过700万的客流,未来地铁进出,只要正常走过“刷脸”,后台就会将人脸和移动支付配对。

佳都科技的产品进入城市各大领域,幕后的“推手”是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人才。佳都科技拥有高科技人才超过3000名,并与全球科学家和国家工程院院士组成专家团队。“例如李德紘院士,是我们交通大脑研究院的院长。人工智能的首席科学家周曦博士,是全球人脸识别的顶尖人才。”佳都科技ceo刘伟说,企业为人才提供的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的舞台。

不久前,广州举行了2018年“菁英计划”项目行前培训总结会。据悉,今年“菁英计划”公派留学项目将派出超过40名学员到欧美深造,每位学员都可以获得生活费和国际旅费资助。自2011年启动广州“菁英计划”留学项目以来,项目已成功输送七批共228人分赴美、英、法、德、澳大利亚等国家深造。

去年底,广州就抛出了一系列支持海外人才来穗的“政策包”——《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方案》和《关于实施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的意见》。“红棉计划”从2018年开始,每年对入选的创业项目给予10个方面的创新创业全链条政策支持。

创新载体遍地开花

深耕各类企业茁壮成长的“创新雨林”

一周前,名为ecoqube c的生态水族箱在中国正式上线。不久前,该项目的负责人kevin还颇感压力,作为海外团队,他对于中国市场并不了解,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是他面临最大的挑战。而在brinc国际孵化器的帮助下,kevin的难题得到顺利解决。据brinc国际孵化器中国执行总裁潘俐文介绍,很多海外项目在他们的帮助下得以在广州顺利创业,并以此为起点进入中国市场。

《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实施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brinc国际孵化器是广州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的“冰山一角”。目前,广州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6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6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31家;共有众创空间164家,其中国家级备案53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33家;孵化面积987万平方米。

数量充足的同时,定位不同的孵化器、众创空间也各具特色。在天河东路,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率先试水孵化器建设,这也是省内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海傍内街,积优凤凰仓才成立三年,拒绝做“二房东”的它正深挖细分市场打造设计者之家。在沙太路,众创五号空间已然成为“创新推手”,其正积极打造国际平台,链接海内外优质资源……

目前,广州正按照“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的梯次,无论是创新种子,还是创新大树,都能找到合适的发展土壤,最终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科技企业上天入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的“创新雨林”。

融入街头巷尾的“双创”载体,搭配覆盖创新主体成长全过程的创新政策,进一步点燃了广州创新创业之火。近两年,广州高企数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截至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市科技创新企业数据库登记企业超过16.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

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

打造广州“核心创新平台”和“重要创新节点”

一个多月前,《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多年扎根在黄埔的千亿级民营企业雪松控股成为其中的“黑马”。自2015年以来,这家低调的企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先后成立了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联华实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去年,雪松控股集团总部大楼更是在广州科学城动工,将成为未来广州科学城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同样是在广州科学城扎根发展的高新兴,其作为国内首家以“物联网”概念上市的企业,针对近年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高新兴正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控制整个区域的交通信号,达到人、车、路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园区正发挥着创新创业要素集聚、服务专业、布局优化的优势,助力在此发展的创新企业快速腾飞。放眼整个广州,一批如广州科学城的“双创”平台正在形成。

从广州东北部至东南部,沿知识城、科学城、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等创新节点,串联起一条“北斗矩阵式”创新平台链。正在建设的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九园”将提供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成为广州创新发展的核心轴。

根据不久前公布的《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广州将从空间布局着手,重点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创新城打造生物科学中心,在南沙新区打造海洋科学中心,建设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的研发和转化平台。

在不断提升创新“内功”的同时,广州也在形成开放创新新格局,融入全球创新产业链。《行动计划》提出,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研发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资金人才跨区域流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等组织方式,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组合。建立广深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和产业功能布局的衔接机制,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广州“核心创新平台”和“重要创新节点”。

上一篇: 攻克“科技成果转化难” 穗力争年内培育 至少10家 科创领军企业 下一篇: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大会举行,预计2022年产业总规模将破千亿穗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