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商业设施的逐步完善,市民对日常生活必需的“菜篮子”消费要求日益提升,到品质保证、食用安全、环境舒适、商品充足的场所买菜、买肉成为不少市民的愿望。但广州市不少室内肉菜市场硬件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有的市场无证经营,乱摆卖现象严重,妨碍交通和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了管理死角,甚至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从根本上解决广州市室内肉菜市场脏、乱、差问题,广州市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室内肉菜市场的升级改造,为市民提供一个干净、卫生和安全的消费环境,推动食品安全工程建设,于2003年6月启动全市289个室内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
装修一新的肉菜市场
为了做好这项涉及面广、触及各方利益多、工作难度大的民心工程,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级市高度重视,按照室内肉菜市场升级改造的总目标、总任务和年度计划,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工作目标,实行室内肉菜市场升级改造“三定”责任制,即“定项目、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间”,做到“四到位”,即“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强化领导,细心组织,密切合作,采取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先后制定了《广州市室内肉菜市场改造升级建设要求》、《广州市肉菜(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广州市室内肉菜市场生鲜超市化实施意见》,统一标准,把好市场升级改造质量关,确保市场升级改造取得实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区(县级市)经贸部门牵头会同各职能部门,通过以点带面、部门现场办公会、工作简报、完工联合验收、资金扶持等措施,至2006年3月,提前完成全市289个室内肉菜市场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后的室内肉菜市场,灯光明亮,通风良好,布局合理,实行活体家禽加工与售卖区分隔,环境卫生得到改观,特别是在划分功能区、消防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用电系统和质量安全检测等硬件设施全面改善,软件配套建设方面也有所加强,较好地把住了广州市甚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副产品食品安全关,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广州市室内肉菜市场改造作为“民心工程”向全国推广,很多省市纷纷到广州市参观、取经,社会效益明显。
室内肉菜市场升级改造这项“民心工程”,达到了“便民、利民”的预期目标,创造了市场改造的“广州模式”,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全市商业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室内肉菜市场升级改造,改善了购物环境,建设了放心市场,为广州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2005年3月又启动了对全市498个农贸市场和136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至2008年年底,农贸、农副产品、禽畜三类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