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府文化
广州散文创作(四)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12-15
  • 浏览数:

广州地区散文创作得到较大发展,是与广州报刊及编辑的重视与扶持分不开的。《广州日报》副刊经常刊登散文、报告文学、杂文、游记等作品,该报副刊部主任符启文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副主任江励夫,是广东杂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60 年代为报刊撰文,在省内外、港澳及海外发表杂文、随笔、散文、报告文学及文艺评论数十万字,出版的著作有《风水人生》、《岭南掌故》(与人合作)、《流行歌曲歌词赏析》等,多篇作品收入《新中国文艺大系1976 ~ 1982 杂文集》、《杂文创作百家谈》中,并多次获得广州市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一、二等奖。广州市文联主办的《南风》,是中国内地第一张综合性的文学大报,首开全国重点抓报告文学的先河,设立“南风文学奖”,培养一代文学新人,热情歌颂改革开放时代的新人、新事、新风貌,有力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该报首届主编是刘家泽(柳嘉)。继任主编谭龙生编余写评论,并创作有《弟弟,请听这一个故事》、《不是为了爱情》等报告文学、特写共 20多万字。广州市文联主办的《广州文艺》,也常刊登报告文学、散文,对广州散文创作发展作出贡献。

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从各方面反映当前不断变革的现实生活,讴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新人,歌颂改革,赞美新品德、新风尚,针砭时弊,反映人民的心声。80 年代中期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兴起,以改革开放为题材的作品不断增多,重视反映现代都市当代人的生活,开拓了“城市文学”创作的新局面,真实、生动、新鲜、亲切,体现广州地区城市改革开放的特点,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色彩。

1976 ~ 1990年广州市获奖散文作品73 篇,作者45 人。野曼的《妻爱》,柳嘉的《野性的林》、《足音》,章以武的《异想天开》,黄锦鸿、宁泉骋的《南风畅想曲》,招小波等的《犯罪,在浑浑噩噩中》,均获市级一等奖。

此外,在民间文学故事传说方面,广州明清时出版的《羊城古钞》、《广东考古辑要》、《广东新语》、《粤东笔记》等都收集有民间故事。本世纪20 年代刘万章编有《广州民间故事》刊行于世。建国后,广州有不少民间文学工作者也搜集整理过民间故事,散见于各种报刊上。也有结集出版的,如黄雨的《神仙传》颇有新意。1983 8月广州市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1988年改称广州民间文艺家协会。该会先后出版《广州民间故事》、《广州口头成语、民间谚语》、《广州民间掌故(第一辑)》。1986 年代中期从中央到地方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年广州市成立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编委会,经两年多的组织动员,深入普查挖掘,搜集到民间故事、传说(含笑话)3349 篇,约 400万字,谚语5525 条,民间歌谣4765 首。当时市属八区、八县(包括新丰、龙门、佛冈、清远)都出了资料本,其中清远、花县、越秀、海珠、荔湾、从化等 6个资料本获1988年广州市首届文学艺术红棉奖一等奖,增城等 11个资料本获二等奖。

1989年,广州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对所搜集的资料筛选整理,出版了《羊城 人仙神》,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东卷广州市选本》,近34 万字,收入神话19 篇、传说133 篇、故事33 篇、笑话 13篇,共198 篇。主编王建勋,副主编叶春生、肖卓光、曾应枫。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岑仲勉口述的五羊仙神话,题为《广州为什么叫五羊城》,作为卷首开篇展开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书中描述了广州的历史风貌、名地胜迹、人物画廊、风土人情、轶闻掌故、特产美食,反映了羊城的悠久文化、人文景观,为后人了解羊城、认识羊城、建设羊城提供了宝贵的民间文学遗产。

上一篇: 广州散文创作(三) 下一篇: 广州戏剧创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