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研究
完善党内服务体系搭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思考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8
  • 浏览数:

  从2006年开始,越秀区委着眼于构建“关爱党员、增强党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区开展区、街、社区党内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工作。针对越秀区基层党组织存在的数量与质量、投入与需求的两个极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以“小社区、大党建”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全力打造“家、站、中心”党内服务三级网络”,努力构建凝聚党员的新载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新网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平台。目前, 全区建成了1区级党员服务中心、23个街道党员服务站、262个社区党员之家,27个非公企业党员之家,初步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内服务体系。

  一、 党员服务体系工作主要成效

  越秀区党员服务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服务党员,党员服务”,以建立健全党内互助机制为抓手,全力打造党员服务的新平台,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党内服务的新机制、新载体,党内服务体系的建立较好地破解了越秀区社区党建工作的难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搭建区域性党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依托党内服务体系,采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共驻共建、结对帮扶、建立党建联席会等形式挖掘、整合区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区域内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使党员服务体系成为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实现服务共享和资源交换的公共平台。目前,全区已有600多家机团单位愿意为党建活动无偿提供场地、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是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内流动党员分类管理。依托各街道党员服务站建立流动党员党(总)支部,通过送学上门、心理疏导、维权帮扶等方式为流动党员提供贴身服务。对愿意参加社区党的活动的流动党员,推行“全接纳”服务,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目前,服务站已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8个,维系区域内的流动党员1678名,有800名党员实行网上过组织生活,使流动党员“人人有组织、处处有人管、时时受教育、事事当先锋。”

  三是建立健全拓展机制,实现区域内“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依托党内服务体系,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将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全面纳入党内服务网络的管理和服务范围,形成以社区党员之家为基础、街道党员服务站为纽带的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网络,建立 “两新”组织拓展机制,有力推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达到100%。同时党内服务体系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需求,开展“党旗红、非公企业兴”等活动,引导和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

  四是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实现关爱党员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依托党内服务体系,以开展“送温暖、聚党心”结对共建活动、设立党内互助金、组建失业党员服务队为载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切实为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全区结成各种帮扶对子2604个,共投入帮扶资金398.27万元,帮扶困难党员1510人,帮扶困难群众7018人; 今年上半年,区党内服务体系就为374名党员解决了就业问题,为1920名党员群众提供了就业帮扶。

  五是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实现服务群众工作阵地化。依托党内服务体系,积极推行党内求助、扶贫帮困、党员义工等十大贴心服务,并按照“五必知五必做五必访”的“三个五必”工作法建立全方位的服务机制,为党员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使得区域内的党员和群众真正实现了“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目前,越秀区已建立了由9410人组成的 “大队(区)-中队(街)-分队(社区)”三级联动的党员义工队伍,为困难党员免费体检、帮困助学、敬老助残、治安联防等形成了长效服务机制,区域内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享受着党内服务体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二、完善党内服务体系,探索搭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思考

  党内服务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基于基层党建工作缺少相对独立工作平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基层党建所面对的快速发展变化的形势。党员服务体系建立以后,既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人力不足、场地经费资源缺少等原因造成的工作开展乏力的现象,又深化了人们对党内工作的认识,特别是深化了党组织、党员、群众三者关系的认识,以“服务”两字将三者牢固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良好理念。同时,党员服务体系的建立,也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重经济轻党建等一些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上存在的问题,确立了做好党建工作的“主业”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积极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实现各类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党内服务体系 探索搭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是确立构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新理念。区域性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新理念,其基本要义是: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在政府部门配合和群众组织参与下,以街道社区管辖区域为基本网格,通过理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各类执政资源,构筑形成上下相通、左右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基层党建的网络架构和工作平台。与传统的基层党建的格局相比,区域性党建具有地域性、网络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能更好地实现城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区域性党建是在社区党建基础上新的发展和完善,其工作重心和组织基础在社区。区域性党建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整合、协调、联动、共建”为特征的城区基层党建的自觉转型。当前,加强越秀区区域性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是依托党内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行政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区域内全体党员为主体,域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因此,要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增强执政意识和协同意识。要大力营造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区域性党建的氛围,使各种组织都能在区域性党建的工作平台上找到切入点,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二是健全区域性党建工作协调机制。依托党内服务体系,构建上下互动、左右贯通的工作机制。纵向上,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机构,按照“区域性、网格化、全覆盖”的要求,做好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及督查指导。横向上,建立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街道党建联席会、地区性党建学会等沟通协调机构,定期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协商区域社会公共事务,动员开展区域和谐共建活动。完善组织设置,形成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在设立“一社区一党组织”和“一家一站一中心”党内服务三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结构、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优化组织形式,调整组织设置,形成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格局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科学架构。要以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为重点,在具备条件的商厦、园区、楼宇、市场等,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分类管理等多种形式设立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对区内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组织的政治引导,主办单位及其相关管理部门要在加强对民间组织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同时,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帮助和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整合服务资源,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党内服务体系及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各种资源的配置调动,通过组织共建、联建平台,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社会参与共享平台等,使社区党建的成果让广大群众和驻区单位得益受惠。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新格局,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对社区建设全面领导和综合协调,进一步强化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实现党建队伍的整合互动,形成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体制内向体制外运作拓展的社会化党群工作者队伍。充分调动驻辖区、“两新”党组织党员参与城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构建集约共享的区域性党内服务平台。要按照“区域统筹、集中配备、集约共享”的方式,继续推进党内服务体系建设,除区、街、社区外,积极探索在科技园区、商厦、专业市场等建立党内服务站(点),扩大党内服务工作覆盖面。党员服务中心(站)和党员之家向全社会开放,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办理党内有关业务等基础服务和便民服务。建立健全来访接待、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确保党员服务中心(站)和党员之家的有效运转。同时,把街道文化站、现代远教网等区域内已有的各类场所和设施作为扩展平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向社会化和服务型的转变。健全互帮互助机制,激发党内各类群体之间的互动力,通过派驻干部、智力支持、经费扶持等形式,开展机关、企业党组织帮社区支部和党员“一帮一”帮扶活动。扩张党内服务体系服务群众功能,使之成为维系入党积极分子、上进青年学习、党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两新”组织新社会阶层的桥梁。

  四是搭建发挥党员先进性的社会舞台。党内服务体系要以实施“服务单位、服务社会”为切入点,规定不管党员所在单位是否建立党组织,均应到党员服务中心(站)或党员之家登记报到,并参加相关活动,形成“关系在企业、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激励党员在社区管理和建设、服务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实践中发挥先进性,促进城区党员“亮身分、作贡献、当表率”。 探索驻区机团、“两新”党组织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新路子,增强共驻共建、共促繁荣的责任感,从而实现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完善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各项制度,通过党建网站、组织生活、党日活动和党内选举等途径,畅通和拓宽城区社会化的党员知情、参与渠道,保障党员权利义务,激发党员参政议政、服务社群的热情。

  五是强化区域性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专兼职党务干部的建设,明确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资待遇等,逐步形成专职党务工作者“有作为、有地位”的社会氛围。要重视做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开展区域党建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切实关心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放手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努力把基层党务工作者造就成为事业心强、业务精通、凝聚社会和群众的骨干力量。要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财力支撑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开展区域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要加快党内服务体系的硬件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搭建共享平台。要充分发挥“一家一站一中心”的功能作用,使党内服务体系成为区域性党建格局的重要依托,确保流动党员有接纳地、“两新”组织党组织有活动场所,确保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

  (作者:越秀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上一篇: 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三个战场 下一篇: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策划专题展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