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今年(2006年6月)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83周年。在广州举行的这次会议,是中共党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伟大导师毛泽东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
一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7月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是13个代表之一),正式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一年,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1922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员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当前任务,讨论通过了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议案中规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全国革新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进行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虽然这个党在辛亥革命后几经挫折,成份复杂,严重脱离群众,但它在中国社会上还是有威信的,它的领袖孙中山更是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象征;而且这个党已经在中国南方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孙中山也深感中国革命必须改弦易辙,国民党必须改组。他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欢迎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援助,也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员联系,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22年6月, 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的主张,指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1922年8月29日和30日,中共中央在浙江杭州西湖召开了特别会议,到会的有中央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尚德和共产国际(第三国际)代表马林及其翻译张太雷共7人。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主张中国共产党党员应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组织,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实行"党内合作"(这也是孙中山同意的一种方式),从而改造国民党,以推动中国革命。虽然会议上意见分歧,但为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会议原则上确定,只要国民党能够根据民主主义原则进行改组,并取消入党时打手模和向孙中山本人宣誓等封建主义的形式,共产党可先由少数负责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再劝说全体党员加人国民党, 以实现两党合作。应该说,西湖特别会议为其后中共三大的召开, 作了准备。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中心议题就是讨论和正式决定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实行合作的问题。
二
中共三大是在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召开的。当时党中央已在4月份从上海搬到广州。中共三大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张国焘、项英、何孟雄、陈潭秋、向警予、邓培、王荷波、林育南、于树德、徐梅坤、朱少连、金佛庄、孙云鹏、罗章龙、王俊、王振一、沈茂坤、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以上四位为广东省代表)等。此外,中共广东区委还派出一些党员到会旁听,并派罗绮园担任大会记录。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参加了大会。
毛泽东同朱少连是湘区中共组织的代表。他和取道湖南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前到达广州、参加三大的准备工作。会议期间, 毛泽东等几人住在广州东山新河浦路24号春园的二楼。春园位于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现为3号)一中共三大会址的南面,两处相距只有几十步。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决定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问题。会上代表们就国共合作问题,特别是共产党员应否加人国民党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国焘、蔡和森等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革命,国民党是不能革命的,所以他们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反对共产党员和工人、农民加入国民党。马林、陈独秀等则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他们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只能站在消极的帮助地位。毛泽东积极赞成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反帝反封建军阀的联合战线,他与多数代表一起,批评了张国焘等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的"左"的错误观点,论证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工人、农民以个人名义加人国民党,建立和扩大反帝反封建军阀的联合战线的必要性。他也不同意马林和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主张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后,大会终于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为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同时保存和努力扩大共产党的组织,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强调"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领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毛泽东除了在会上积极讲述自己的意见外,还利用休息时间,找其他代表们交谈看法。当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之间由于对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意见相左,争论不休时,毛泽东便主动找蔡和森细谈,耐心劝导他支持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主张。他还专门找到会外的国民党元老、湘军总司令谭延阖,说服后者在大力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
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还作了关于湖南工农运动的报告。他通过许多生动事例.说明工农结合的重要性,指出我们共产党如果注重农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把农民发动起来,一定能够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一定能成功。会上,许多代表赞同他的精辟论述,推选他和谭平山等起草中共三大的《农民问题议决案》。毛泽东曾鲜明地将土地问题写进草案中去,后因陈独秀不赞成,所以议决案中没有鲜明地反映出这个内容。在中共三大讨论京汉铁路大罢工问题时,毛泽东批评了那些认为这次罢工得不偿失的悲观论点。他建议党中央要积极营救大罢工中被捕工人, 救济失业工人及烈士家属。大会通过了《劳动运动议决案》。除了上述三个议决案外,中共三大还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草案》。
中共三大选举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王荷波、朱少连、谭平山、项英、罗章龙为中央委员,邓中夏、邓培、李汉俊、张连光、徐梅坤为候补中央委员。随后,中共三届一次执委会推选出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五人组成中共中央局,负
责中央日常X作,以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罗章龙为会计,毛泽东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局设在广州。其后,在同年9月,中央局机关迁往上海。
中共三大的胜利结束,对于推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促进两党的壮大和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都是有利的。所以中共三大的决定对于迎接其后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具有巨大的历史功绩。
三
中共三大后,中共全力帮助和促进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各级组织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动员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群众加人国民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国民革命运动。毛泽东于1923年7月11日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发表的《北京政变与商人》一文,指出帝国主义与军阀是全体商人以至全国国民的共同敌人,为了推翻共同的敌人取得共同的利益而团结奋斗,是必要的。强调"唯有号召全国商人、工人、农民、学生、教职员,乃至各种各色凡属同受压迫的国民,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毛泽东为贯彻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帮助国民党改组,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和担任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副部长的中共党员林伯渠(林祖涵)的委托,以国民党筹备委员的名义回到湖南长沙,开始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在苏俄代表鲍罗廷和中共党员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歩伐加快,终于决定于1924年1月在广州举行国民党第一次全,代表大会。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通知,参加了国民党一大。他在会上作了多次发言,并由孙中山指定为《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审査委员。这次大会通过了由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毛泽东经孙中山提名,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候补中委。中国共产党一大的成功,标示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革命力量,迅速地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从而逐渐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国民党一大后,毛泽东从广州到上海,再到湖南,为确立、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做了许多工作。1925年9月,毛泽东又从长沙出发,于10月间,第三次到达广州。不久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并创办、主编《政治周报》,之后又兼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员养成所所长。(该所学员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担任政治宣传干部和团、营党代表)。1926年1月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二大,并在大会期间发言指出:共产党员在国共合作中,必须保持其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毛泽东坚决主张, 以革命武力给予迎头痛击。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蒋介石提出限制共产党员慕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毛泽东主张"坚决顶住"。这两次事件都由于陈独秀、张国焘等采取退让方针, 从而鼓励了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分子的限共、反共活动。毛泽东也就被迫离开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后,他转到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所长,为中国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同年10月,毛泽东又按照中共中央的通知,离开广州去上海,出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四
中共三大为确立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没有中共"三大" 的胜利召开,就不会有其后实现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它的重大成果一大革命高潮的掀起。毛泽东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三次前来广州参加革命活动,都是为了促成中共三大的胜利举行和贯彻三大的重要成果,确立、发展、巩固和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而奋斗。
统一战线(又称联合战线,两者是同义词、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和社会集团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行动。统一战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战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它成为中共战胜敌人,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以党内合作(共产党员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组织形式并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这有利于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也有利于共产党的迅速发展,从而得以保证和促进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和保证了中华民族夺取全民抗日八年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以丁农联盟为基础的联合一切人民大众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促进和保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当此新的世纪一21世纪来临之际,为了争取早日实现新中国的完全统一大业,今天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掌握统一战线的武器,为确立反对台独、反对两个中国,实现新中国的完全统一的中华民族新的统一战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