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毛泽东1949年4月和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的诗,不仅表达了毛泽东与柳亚子的友谊,还体现出毛泽东对广州的深刻印象。
广州确实是令毛泽东难以忘怀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的广州,作为大革命的策源地,开展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省港大罢工?D?D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掀起。许多有志的青年人一如日后向往延安一般向往广州,一时间,风云际会的广州精英云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也3次来到广州进行革命活动,或参与重大决策,或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就像一颗夺目的新星熠熠生辉。
出席中共“三大”、入住春园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广州。1923年6月,为壮大革命力量,确定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作为大会代表,毛泽东在会前来到广州,与会议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入住东山新河浦路24号的“春园”。这是3幢同一式样、并列而建的西式洋楼,24号居中。房子楼高3层,四周有围墙,南面大门门柱上镶有一对小石狮子。毛泽东等人就住在春园的二楼上。每天他们步行至“三大”会址----恤孤院后街31号参加大会。讨论时,他们便留在住地,在客厅里研究“三大”文件的起草及修改。这时的毛泽东不满30岁,风华正茂。他在湖南出色的工作令人刮目相看,所以在“三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局委员(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候补委员会还在春园开会研究分工,毛泽东被推选为中央局秘书。那时的秘书与今天的概念不同,负有很大的责任,实际上是与委员长一起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三大”召开期间及会后,毛泽东还利用晚上的时间,步行到培正路的简园,探访孙中山元帅府建设部长、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省长谭延?],做统一战线的工作。
出席国民党“一大”、入住惠州会馆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到广州。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全力支持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称中央党部)成立,事前已选择了惠州会馆作为办公地点。这是一幢很别致的两层欧式洋楼,坐西向东,楼内有大大的房间,环绕房间的是宽宽的走廊。楼外四周有围墙,圆拱型的大门与楼房米黄色的外墙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与众不同。国民党“一大”代表毛泽东自1924年1月中从上海抵穗后,即参与了国民党“一大”的筹备工作,并住进国民党中央党部内,这里与大会会址相距不远。大会期间,身为国民党章程草案审查委员会委员的毛泽东与李大钊等人一起,坚定支持孙中山的国共合作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与反对合作的错误言行进行斗争。毛泽东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后,他出席了孙中山主持召开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并被派往上海执行部工作。1924年2月中离穗赴沪。
出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入往庙前西街38号 这是毛泽东第3次到广州。1925年9月中,毛泽东来到广州,这次他在广州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最初他暂居东皋大道1号广东省农民协会内,不久夫人杨开慧也携子和母亲一道南来,在组织的帮助下,他们住进了东山庙前西街38号楼上。这是一间普通的民房,楼上分里外两间,外间布置成客厅,里间为毛泽东的卧室。楼下先后住进了萧楚女和沈雁冰。毛泽东到穗后,不久即接替汪精卫,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革命》半月刊第4期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影响深远的文章,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不清敌人与朋友,必不是个革命分子,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要首先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当时国民党右派势力正诋毁国共合作事宜,毛泽东创办了《政治周报》,他在《政治周报》上接连发表观点鲜明、言辞犀利的文章,对国民党右派进行阶级分析,批驳他们的反共言论,以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原来了无生气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变了样,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此前,毛泽东出席了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参与了大会宣言的起草,并在会上发表了演说。毛泽东还承担了筹备国民党“二大”的工作,为大会起草通告等,工作十分繁忙。幸有“恬静贤淑”的夫人杨开慧操持家务,使毛泽东常常感到家的温馨与快乐。杨开慧不仅让毛泽东回家时能吃上合口味的饭菜,还能夫唱妻和,协助毛泽东整理抄校稿件,编辑刊物,实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向共产党人发起了进攻。毛泽东与周恩来、李富春等共产党人商议,主张坚决反击,可惜他们的正确主张未能获得设在上海的党中央的支持。
主办第六届农讲所、小住番禺学宫 1926年5月~9月毛泽东主办了以国民党名义开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一届农讲所是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而举办的,故扩大了招生,地点也迁到了面积较大的番禺学宫。番禺学宫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第六届农讲所共招收学员327名,来自全国20个省,学员之多为历届之最。学员们不单学习革命理论,还进行军事训练和下乡考察农民运动。毕业后学员在各地的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中发挥了中坚的作用。毛泽东除担任所长外,并兼任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3门课的讲授,还编辑《农民问题丛刊》。任务太繁重,所以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番禺学宫内大成门的东耳房所长办公室既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又成了他的卧室。
此外,毛泽东在广州还先后到过国民党广东省党部青年部训育员养成所、黄埔军校等处讲课和演讲。1926年五六月间还率领农讲所学员参加广州各界纪念“五卅”大会和示威以及广州“沙基惨案”一周年纪念大会。这两次纪念大会均遭遇瓢泼大雨,毛泽东始终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全体学员一起,冒雨参加游行,还高呼口号,唱革命歌曲。一次回农讲所后还冒雨发表了演讲。
80年过去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透过毛泽东大革命时期在广州的足迹,人们依然能感受到一代伟人的革命风范,这也将激励我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