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红色记忆
缅怀沥滘村抗日革命烈士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沥滘村1950年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定为老解放区(全市仅有两个,另一个村在荔湾区)。在65年前,该村在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智擒八虎”,又积极参加并密切配合我党珠江纵队、禺南大队在番禺植地庄战斗,打死打伤日寇、汪伪联军百余人。至今沥滘村民没有忘记曾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抗日烈士,每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拜祭,从不间断。今年是抗日胜利65周年,在沥滘党总支率领下,更有组织、更有规模、更加隆重地率领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家属、村社干部、广大人民群众、青少年学生等,前往番禺区植地庄纪念碑进行拜祭活动。

  为了缅怀这段光辉的抗日斗争历史中的先烈,笔者回顾了当时历史情况。

  一、难忘的斗争岁月

  沥滘村座落在广州市海珠区(原叫河南)南端珠江河畔上,南面与一河相隔番禺区洛溪新城相望。当时,从陆地走两小时可以到达广州,乘汽船逆江而上,大约一小时可到达长堤。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日寇长期在这里驻扎一个中队。当时沥滘村人口多,商业繁盛,土地肥沃,果林茂盛,是一个比较富裕的鱼米之乡。但是,这个地方长期被恶霸汉奸统治着,成了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墟镇了,称霸河南(现海珠区)的“十老虎”就以这里为老窝。提起“十老虎”,河南人民无不恨之入骨,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十个兄弟,以排行第六个兄弟卫金允为首,本是地痞流氓,杀人越货之徒。广州沦陷后投靠日寇,四处抢掠,横行周围的二十四乡村,无恶不作,愚弄乡民,草菅人命,霸占民田,窃踞乡(村)大权。他们还开设商店,办米机,兴建一座座大屋和洋楼。

  1942年底中共珠江纵队党委组织广州工作组,卫国尧接受新任务,调离五桂山区,回到他的家乡沥滘村做地下工作。为了安排好同志进入沥滘,国尧先行回家,利用尽人皆知的地主少爷、留日学生、国民党少校军官的身份和社会关系,进行公开活动,把我党派去的同志以各种名义安置下来。他回到沥滘后,采取了麻痹敌人,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争取贫困村民支持和新党员参与我党工作行动,等待时机。为了打消凭借日寇的势力,独霸一方的汉奸“十老虎”的怀疑和摸清他们的底细,国尧常与他们“厮混”从而打消了他们兄弟的顾虑;不久,汉奸又向日寇告密,日寇队长到国尧家中了解卫国尧回乡动向,他进屋后四周张望,当他看到墙上那张身穿和服的集体照片时,相信国尧到过日本。国尧说:父母在、不远行,我母亲年老多病,离不开呀!这段话暂时瞒过了日寇的疑虑。在此期间国尧把组织上给他五千元活动费,恢复了他父亲经营过的怡和碾米厂,他亲任碾米厂经理,并兼任沥滘小学校长。他还开设了一间小小文具店,安排地下党人员卢德耀担任该店负责人。又把一个游击队的交通员陈全调来做小伙计,另外聘请了两个地下党员当小学教师,这样,碾米厂、文具店和小学就成为我地下党活动的据点,沥滘的秘密党组织和情报站就建立起来了。他和卢德耀同志通过这些据点,联络了一批群众,发展了村民吴甜、卫裕庄和一个姓李的老师参加党,还在青年中组织秘密的“青年学习会”,在农民中组织“关帝会”,在店员中组织“同心会”,通过这些外围组织,向群众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发动群众支援我党禺南游击队,了解敌伪情报。后来,安排在怡和碾米厂当会计的那个党员,腐化变质、携款潜逃,使碾米厂面临倒闭的危险。为了党和革命的利益,国尧得到母亲的同意,把其家仅有十多亩祖田卖掉,以维持碾米厂的经营,并向游击队提供经费。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在这期间,草头沙小学有个姓汪的教员,是日寇从广州派来的密探,常到沥滘活动,平日看见卫国尧的行动可疑,经常派出密探跟踪,但几次都被卫国尧同志机警地摆脱了。这个姓汪的汉奸与当地日寇和沥滘村“十老虎”都没有直线联系,他眼看对卫国尧无可奈何,便到广州向直接指挥他的日寇告密。卫国尧认定这个姓汪的“教员”是一个祸根,必须除掉,于是派出一个短枪组,埋伏在他去广州的途中,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他。除去了祸根,卫国尧同志他们的工作便可继续顺利进行。

  二、为民除害,清除汉奸恶霸“十老虎”。

  卫国尧等同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43年,中共珠江纵队党委作出决定,翌年清明节要活捉汉奸恶霸“十老虎”。当时我党珠江纵队、禺南大队部队处于极其艰苦境地,日寇和汪伪气焰还很嚣张,不时对我部队跟踪“扫荡”,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打击敌人的凶焰、牵制和分散日伪部队的力量,打开新的局面,准备在“十老虎”清明节致祭在番禺区礼村的祖坟时下手。为了弄清“十老虎”行动时间,部队党委指令沥滘村地下党组织进行秘密侦察,及时把情报送回来。提起活捉“十老虎”的艰巨任务,我抗日战士们个个磨拳擦掌,群众也对“十老虎”早就恨之入骨,因为他们经常带领日寇围剿我禺南抗日游击队。要使沥滘村和邻近乡(村)控制在我党手里,就必须把“十老虎”铲除掉,在消灭“十老虎”之前,必须把他们汉奸,无恶不作的嘴脸公开于众,让广大群众有所认识。我们运用了卫国尧家族社会关系,以及我党游击队抗日救国的力量,先后争取了邻近小洲、土华、赤沙村等统战人物和亲朋好友的支持,更好地孤立了“十老虎”。经过一系列工作后,我们认为活捉“十老虎”条件是成熟了。于是在1944年春,珠江纵队在沥滘村密切配合下,在卫球、吴甜,卫泰洵等人努力下,他们登上小艇过江到达礼岗“十老虎”祖坟,绘出地形图送给游击队,利用清明祭祖的机会,伏击“十老虎”。当时,沥滘地下党派出了卫安,卫裕庄等人与我党部队配合下包围了“十老虎”,智擒了八虎。其中,老大卫金润、老二卫金汝漏网,当时他两人打扮成农民衣着,乘乱中逃脱。智擒八虎后,消息传开,邻近二十四乡农民无不拍手称快,尤其是沥滘村群众无比高兴,纷纷奔走相告。

  在我党智擒八虎后,日寇对我抗日游击队在广州市南端活动虎视眈眈,有意围剿我沥滘村地下党组织。珠江纵队党委洞悉敌人阴谋诡计后,有意先下手为强突袭敌人据点。当时卫国尧已任禺南大队长的职务,沥滘村约有十多人参加该部队(至今仍健在的仅有卫泰治、卫安(离休干部)两人)。这时,珠江三角洲的形势跟全国一样,敌人遭受到严重打击兵力到处不足,根基岌岌可危。1944年7月25日,禺南部队在离市桥二十里的植地庄集结,准备袭击市桥敌据点,不料被潜伏在该庄的女汉奸何志英发觉,她冒雨前往市桥日寇警备司令部告密,日本鬼子马上转报广州南支派遣军司令部,他们调集一个联队约450人的日军和800多名伪军,连夜从四面八方包围植地庄。26日早晨,我军经过浴血奋战,打死打伤伪军100多人。但因敌众我寡,为保存革命力量,正患疾病发高烧的卫国尧与政委郑少康、副大队长卢德耀立即作出紧急部署,决定分路突围。卫国尧在掩护郑少康同志、卢德耀同志突围翻越塔沙岗时,忽然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1岁。沥滘村的卫富同志见状便提起机抢,向着长岗和白虎岗的敌人射击一串愤怒子弹,当他打完几梭子弹再换新梭的时候,一颗子弹从他胸部穿过,他也昏倒了。过了好一会他又醒过来,抬头看了看身边卫国尧同志和其他同志的遗体,他决心不让自己的武器落入敌人的手里,便拼出了全身最后的一点力气,把沉重的机枪推下塘里,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其余固守植地庄内何达生等八位同志,顶着敌人的进攻,战斗从早上一直继续到天黑,但是鬼子始终不能从我们八位战士和很少的几个民兵手里拿下植地庄。植地庄在千余敌人的四面包围下。被炮火袭击整日,还是屹立不动。与此相反,敌人被打死打伤百余人,其中还打死一个日寇指挥官,一名大佐军衔联队长。入夜后,敌人像一群被敲掉牙齿的饿狼般逃去了。植地庄弹痕累累,断壁颓垣,到处冒着火烟和焦臭的气味。

  为了纪念卫国尧等为国殉难的四十九位烈士,(其中沥滘村阵亡战士有七个),植地庄人民建立了纪念碑,供人们凭吊和瞻仰,珠江碧水长流,烈士英名永志。

  经过沥滘村智擒八虎和植地庄抗日战役后,我党禺南部队在沥滘村党组织影响势力范围日益扩大,邻近的小洲、土华、赤沙、大塘、瑞宝,五风、石溪等村,都向我们沥滘党组织靠拢,成为了广州市近郊共产党领导的一个新生村庄。不久,日寇投降。对沥滘村共产党,国民党广州市卫戌司令官李及兰也不敢冒然采取军事行动,直至广州解放。

  三、纪念先烈,不忘曾为中华民族抗日牺牲的革命英雄

  广州解放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沥滘村人民曾为抗日斗争所作贡献:对健在战士们给予安排在国家工作部门任职,民政部门对烈士家属给予抚恤金,如卫国尧烈士的母亲每月发给一定保障生活的抚恤金,使他们不致于亲人不在,而生活受到影响。对烈士的子女或其亲属在劳动部门安排适当的工作,使他们就业得到解决。沥滘村内还设立卫国尧、卫泰洵的事迹纪念馆。广大农民通过农村减租减息,分田至户,生活日益走向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沥滘村走向腾飞道路。近年来,在中共海珠区委、区政府、南洲街道党工委关怀下,沥滘村委新建农民住宅高楼有十一幢,已安排入住村民1025户。村内经济一片兴旺、蓬勃发展。全市水利工程最大人工湖“海珠湖”就在村附近,湖畔四周种有各品种密密麻麻水果林,环境优美,是个休闲养生胜地。过去沥滘村曾是水乡、羊肠小道,交通极其不便,笔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骑自行车由大塘村到沥滘村要经过五条小桥,耗费时间一小时才能到达。今天已不复存在,代之是交通畅顺,四通八达。

  人们至今没有忘记沥滘村人民在抗日残酷斗争中所作的贡献。在中共海珠区委重视下和中共南洲街党工委领导下,沥滘村党总支部组织下,每年都要组织共产党员,村、社干部和村厂、店负责人,以及革命烈士家属、青少年学生、人民群众前往番禺植地庄抗日纪念碑拜祭,同时还慰问了革命烈士家属们。

  后记

  笔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经到新滘公社(镇)沥滘村搞农村社教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又曾参与沥滘村经济发展工作。对沥滘村六十五年变化,今昔对比有所了解,现整理成文字,以存史料。

  (作者:中共海珠区委老干部局原局长)

上一篇: 我讲唱白毛女六十多年 下一篇: 见证那段血与火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