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钟国祥同志于2004年4月不幸逝世。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离休老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他1938年投身革命,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数十年如一日,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为社会主义事业埋头工作。1984年离休后,他仍关心暨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为学校的工作而奔忙,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工作业绩也使我们永志不忘。
(一)
20世纪80年代,国家拨给暨南大学的基建经费少,学校的生活用房和教学、行政用房都很紧张。当时,离退休干部没有活动场所,如果依赖国家拨款建设,恐怕三五年内也无法解决,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拟在学校西门围墙边划出数百平方米用地,找有关单位合作开发。钟国祥同志多年从事基建工作,他勇挑重担,多方联系合作单位,他与化州县农业银行和广州建行等单位商谈合作事宜。学校经认真研究,决定与建行天河分行合作。学校上报国务院侨办批准,自筹资金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的大楼。学校提供用地,天河支行出资,建成的楼房5:5分成。解决了我校离退休干部的活动场所和离退休工作处办公用房问题。同时,还有部分用房出租给岭南学校等单位用于办学,从房租收入中余出一部分作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和活动经费。这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探索解决困难的办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暨南大学华侨医院下属的华康科技公司,在80年代初经上级批准成立,其本意是想通过经营该公司,解决医院的部分建设资金。但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和工作上的某些失误,不但没有赚钱,反而负债600多万元。按当时医院和学校的经济能力,是很难清还这笔债务的。钟国祥同志离休后,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医院和学校分忧,千方百计,寻找解决办法。他在国家和学校没有投资的情况下,承担起了与香港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东风口路黄华路口筹建大楼的工作。该公司用原来征了的一片土地用于兴建楼房,但因各种原因,筹建工作迟迟未有进展。经钟国祥同志多方努力,在广州市建委、城市规划局、房地产局的支持下,使该项目得到保留。但该片土地不足建!$ 层高楼,钟国祥同志在刘户安同志牵线协助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又向南洋电器厂征用其车间油库,扩大征地1400平方米,连同原来用地,共达4000平方米,建成30层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大楼。在此过程,钟国祥同志还经常用夜晚时间做拆迁户的工作,他经常工作到夜里一两点钟才回家。大楼筹建办公室是常遭水浸的旧民居,工作条件很差,他在此度过了四个寒暑。为大楼建设他四处奔波,付出大量心血。大楼建成后,华侨医院除得到600多万元还清华康公司所欠债务(本息)外,还得到1000平方米用房,作为市内门诊部;暨南大学得到600平方米的用房。按1992年的房价计,约为1600万元。
(三)
20世90年代初、中期,经学校积极争取,广州市人民政府考虑到暨南大学发展的需要,同意暨南大学复征围墙西边170多亩用地。这对解决学校的住房困难,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但学校当时的经费十分困难,而土地复征费和住房建筑需要数千万元的经费。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研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用合作开发的办法解决。钟国祥同志又积极帮助学校联系、牵线,广州市房屋经营公司决定与暨南大学合作开发这片用地。由该公司负责土地复征手续,并付给学校一笔资金,土地5:5分成。后来钟国祥同志又联系、介绍、积极参与珠江投资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发建设教工住宅,学校得到800多套教工住宅,使暨南大学教职员工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同时还建了一所小学。
由于钟国祥同志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2年他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党员。
暨南大学的师生员工和离退休干部将永远怀念钟国祥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