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率先实行“一费三养”政策
4月,为了解决广州城市用水紧张、自来水厂建设资金闲难的问题,广州市决定给广州来水厂实行“以水养水”政策,即自来水厂的生产利润,除缴交交通能源基金和企业留成外,全部返还留作维护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用于发展人民生活用水和扩大自来水再生产。这是全国自来水行业第一个实行“以水养水”、自收自支的企业。1980年,广州的俜水^相当于1949年的33倍,供水面积从解放前的18. 7平方公里扩展到250平方公里。31年来广州巿平均每年供水增加10%左右,而国家能够用于发展自来水生产的资金却赶不上用水增长速度。为了解决广州巿民用水紧张状况,广州巿率先采取了“以水养水”措施。
这年12月,在实行”以水养水”政策的基础上,广州对交通、园林实行“一费三养”(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收取市政建设费,实行“以水养水”、“以交通养交通”、“以园养园”)的特殊政策。从1981年底到1983年,广州市自筹资金投资3400多万元扩建、改善了一批供水设施,并将原来的小水管换成大水管,增加了居民供水量,巿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另外还扩宽、新建了8条马路,增加了部分公共汽车,陆续上马了石围塘立交和区庄立交桥工程。
经委干部林青云上书胡耀邦提出落实侨务政策受到重视
7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重视发挥归侨干部的作用》的评论员文章,指出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归侨干部,对他们真正“一视同仁”,并充分发挥归侨干部的特长,通过归侨与国外亲友的联系,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促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并强调,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党的政策,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使广大归侨干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写下新的诗篇。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与广州市经委干部林青云有关。林青云是1951 年回国的马来西亚华侨,曾在广州巿委工业部、工交部、市政府经委等部门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把“海外关系”曲解为异端,使包括林青云在内的广大归侨侨眷蒙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和不白之冤。1981年6月15日, 林青云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提出要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慎重处理侨务问题。在信中,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谈到归侨在回国后长期得不到组织信任,在工作和生活中屡屡碰壁的状况。然后,提出了3 点建议:一是要抓紧解决侨务领导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要重视做好大批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归侨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落实侨务政策的核心是真正贯彻“政治上一视同仁”的原则。6月18日,胡耀邦就林青云的信给侨联负责同志作出了批示,指出:”这位同志的意见很对。……现在人事方面'左'的流毒还多,门户之见也深,没有尖锐的舆论和群众监督是不容易完全扭转过来的。我们要注意用群众的力量来教育干部。”
不久,新华社、《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等媒体都就林青云的信以及胡耀邦同志批示一事作了报道。此后,中组部和国务院侨办又根据胡耀邦同志的批示,向全国发出了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的文件,对为“海外关系”正名、全面落实侨务政策,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中共广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9月10日至16日,中共广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和候补代表共764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中共广州市三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讨论和制定广州今后的建设方针和主要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四届委员会,计有委员51名, 候补委员10名,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市委纪律检査委员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査的报告》,梁灵光书记作了《努力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安定、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工作报告。
报告总结了前两年广州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成绩。在工业内部,调整了轻重工业的发展比例,增加了适销对路的日用消费品的生产,着重抓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电筒、电池、风扇、针织品、服装、自行车胎、中西成药等10个“拳头”产品和58个重点产品。重工业也逐步转向为轻纺工业和技术改造服务。198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90. 5亿元,比1978年增长21.2%。农业内部结构也有了调整,198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多公斤,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报告提出,今后工作的目标是要把广州市建成全省和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一个繁荣、文明、安定、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巿。为此,要抓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一)继续调整国民经济,加快改革的歩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二)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保护和美化环境,方便人民生活。
9月17日至18日,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广州市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由梁灵光、许士杰、薛焰、林西、欧初、范华、杨毅、陈军、汤国良、宋恕忠、朱森林、左铭、黄庄平等13人组成,梁灵光当选为广州市委第一书记,许士杰、薛焰、林西、欧初、范华为书记,杨毅为市委副书记,许士杰当选为巿委常务书记。会议还选举许士杰为市委纪律检査委员会书记(兼),李金锡、胡毅为副书记。省委书记任仲夷在会上作了讲话。
广州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9月22日至30日,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6名,列席代表54名。巿政协副主席梅日新作了四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主要总结了三中全会以来巿政协的工作活动:联系政协实际,深入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国家大政方针、四化建设和会务活动进行协商讨论;协助政府搞好经济调整,为广州市的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同时,组织、推动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政治理论与时事政策,提高认识,增强对四化建设的信心,积极开展对台宣传工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党的政策,调动积极性,促进安定团结;广泛征集文史资料,恢复出版《广州文史资料选辑》;重视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力求做到有着落有交代。对政协今后的工作,工作报告提出了 7项建议: (一)组织和推动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前要继续深入学习六中全会文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心同德,为实现闪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注意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错误倾向。(二)要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优良传统, 经常就国家大政方针、四化建设和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座谈、讨论、调査研究,及时反映情况。积极提出建议,要协助党和政府进一步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三)大力加强工作组的工作,广开言路,广开财路,调动委员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围绕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中心任务,有计划地积极开展活动。(四)做好统一祖国大业的宣传工作。要发动有关委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对在台湾的亲友,继续广泛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告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作出贡献。当前要积极开展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活动,发展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五)继续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六)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七)加强同区、县政协的联系。
此次会议选举了薛焰为市第五届政协主席,刘士杰、孙伽俐、饶卫华、余美庆、梅日新、谢创、林克明、胡根天、徐亮、张受荣、周宝芬、冯伯恒、陈一林、廖奉灵、李维纲、广健廉、叶舟、莫应桂等为政协副主席。会议号召进一步团结各界人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伟大号召,为把广州巿建设成为全省和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繁荣、文明、安定、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广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9月23日至29日,广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688名,市革委会副主任林西受巿革委会委托作了《广州巿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一)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来政府工作概况;(二)关于今后的任务;(三)努力改进政府工作,为完成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林西在报告第一部分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人民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各条战线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全巿出现了很好形势。政治局面日趋安定团结,国民经济在调整改革中取得丫进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工作有了发展。报告的第二部分指出广州巿在今后3年内的10项任务:(一)工业交通要在调整中前进;(二)农业要靠政策靠科学加速发展;(三)活跃市场,稳定物价,安排好待业人员就业,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四)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发展旅游事业;(五)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搞好基本建设;(六)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七)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加; (八)搞好社会治安,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九)认真加强侨务工作,做好外事工作;(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报告的第三部分指出,当前面临的任务非常光荣,又非常艰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政府要做到像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讲的那样,成为“廉洁的,认真办事的,艰苦奋斗的,联系群众的,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政府”。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模范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刻苦钻研业务,勤勤恳恳工作。要从组织、制度和作风上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彻底革除办事积压、推诿、拖拉、效率不高的恶习,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逐步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全省和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繁荣、文明、安定、优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城市而奋斗。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市计划委员会主任曹云屏作的关于广州市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2年国民经济计划、财政收支安排初步设想的报告,高崑峰院长作的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李良枫代检察长作的广州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通过相应的决议。会议选举范华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少逸、方文瑜、孙乐宜、李辉、周希友、莫伯治、高崑峰、梁若尘、梁毅文、蒋占义、韩韬、赖大超、薄怀奇、魏轩等为副主任;梁灵光当选为广州市市长,王玄、左铭、汤国良、陈安良、杨毅、林西、欧初、罗培元、钟非、梁尚立、赖竹岩等为副市长;王丰业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良枫为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此后,恢复广州市人民政府称号,不再用广州市革命委员会的名称和广州市革委会主任、副主任的职务名称。
中共广州市顾问委员会设立和结束
11月,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共广州巿委顾问组成立,胡楠卿、宋维静、高辛、厉男为副组长。1982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杜祯祥为组长。1983年9 月19日,中共广州巿顾问委员会成立,成为广州市六套领导班子之一,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第一届顾委会设有正副主任、常委委员共25 人。主任杜祯祥,副主任林西、黄庄平、高辛、钟非。
顾问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为将领导职务终身制改为退休制而设立的过渡性临时机构。这是改革开放后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根据党的领导干部年龄老化,同时他们又具有丰富经验的现状,设立顾问委员会, 一方面有利于老同志离开繁忙的工作第一线,让老同志继续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在政治上做好同级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1986年12月,在中共广州巿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广州市顾问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常委、委员共32人,主任肖鸣,副主任黄崧华、曹云屏。
1991年12月,中共广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以及顾委成员的年龄状况,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决定广州巿不再设立顾问委员会,也不设立顾问小组。至此,广州巿顾问委员会完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广州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年底,广州巿委为了响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人民团体关于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发出了普及深人开展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市开展大抓精神文明的舆论宣传,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积极行动,以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树新风”活动为主要形式,向社会传播文明新风。
1982年2月23日,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广州市人民文明公约》,并发动了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3月3日,广州地区“全民文明礼貌月” 第一个活动日开始。省市领导任仲夷、刘田夫、梁灵光、薛焰、许士杰等以及党政军近百万人走上街头,大搞环境卫生,全市斤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以整顿市容卫生为突破口,以清洁中山路等主要道路为主干线的清理、整顿活动,共有274万人次参加,清理垃圾、污泥36500多吨。
1983年,“五讲四美”活动增加了“三热爱”内容(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市有68万青少年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