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市革委会部署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2月8 日至12日,巿革委会召开核心小组扩大会议,部署全市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铺张浪费)。”一打三反”运动由中共中央直接发动。此前的1月底2月初,中共中央先后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3个文件。会议号召全市各单位要普遍深入地传达动员,大造革命声势,使中央的3个文件精神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进而放手发动群众摆敌情,查事故,找疑点,掀起大检举、大揭发、大批判、大清理的高潮,把运动引向深入。
为搞好运动,市革委会还成立了第三办公室,在革委会核心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上报下达。此后运动在全市迅速展开。
广州为备战疏散工业企业
4月,市革委会生产组根据备战的形势,提出《广州巿工业企业备战迁厂疏散初步规划意见》。《意见》将巿属500多个工业企业(包括合作社)划分为^要往山区迁建的企业,原地不动的企业,平时在原地坚持生产,按市划分疏散地区,自行与公社大队联系挂钩,创造条件迁出部分,建立后方基地等3种类型。初步确定将分属于机电、化工、纺织、轻工、二轻、冶金、橡胶、无线电、建材九大行业的52间工厂(包括要新建5间工厂)搬往广州市远郊农村和巿属花县、从化县及粵北的英德县、阳山县等山区县。
《意见》强调迁厂原则上是建立后方生产基地,要先建后迁,而不是工厂大搬家。地点选择要靠山、分散、隐蔽。
此前已有一些工厂迁往山区。此后,部分工厂继续进行迁建工作。5至6 月间,市革委会又先后两次发出工厂备战疏散搬迁的通知。《通知》重申了工厂搬迁的原则,即“主要是部分转产军品或平时生产民品战吋生产军品以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厂”。至10月,全市约有20多间工厂迁离广州,约4000多职工随厂迁出广州,到山区县工作。
市革委会部署调整商业网点工作
6月21日,根据省革委会领导人的有关指示,市革委会经一番调査研究后,制定出《调整商业网点计划》,认为要从战备需要出发,更好地方便工农兵群众,就必须对商业网点进行全面调整。把调整I化业网点看做是财贸系统斗、批、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第一步就是先从闹市中心的中山五路、北京路、下九路等迁出几十间商店到沙河、员村、沙园、鹤洞等郊区。计划要迁出300多间。
随后商业网点的调整工作逐步展开,至10月下旬止,共有100间商店从巿中心迁到郊区和工业区,1394名职工随之迁出,搞所谓“闹市不闹”。
广州市成立战备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战备工作
7月2日,广州市战备领导小组成立。白平任组长,焦林义、宋文郁任副组长。成员由白平、焦林义、宋文郁、张振海、林宪玉、张守业、韩滔、苏青、侯连奎9人组成,其中绝大部分为军队干部。市战备领导小组下设防空指挥部、战备疏散办公室和战备办公室。在市革委会核心组的直接领导下, 将全市的人民防空工作、战备疏散人口工作和全民办后勤工作作统一管理。
同日,已于1月12日成立、专责管理疏散城市人门的市战备人口疏散领导小组同时宣布撤销。
在穗9所大专院校举行开学典礼,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2月1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工学院、广东化工学院、广东外国语学院、广东师范学院、广东农林学院、广东中医学院、广东人民艺术学院等9所大专院校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开学典礼,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出席了开学典礼。
此前的10月,大专院校在停止了 4年的招生工作后开始恢复招生。由于否定了“文革”前的教育工作,所以这时的招生不再是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通过统考择优录取,而是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的办法,招收“有二年以上实践经验、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二十四岁以下, 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上山下乡或回乡知识青年”等。还招收一些“政治觉悟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贫下中农入学”,根据学员的主要来源,通称为工农兵学员。大学学制也改为二至三年,并设一些一年的进修班。
上述招生方法及学制一直维持到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