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全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广州帮扶工作从1978年算起,至2020年,时间跨越四十二年。四十二年来,广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聚万众之心,坚持不懈地高强度、大力度、超常规推进帮扶工作。
四十二年帮扶征程,彰显广州担当。主要领导亲自统筹部署,高位协调调度,推动各区和各帮扶单位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全要素撬动脱贫,优先保障“人、财、物”要素投入和扶贫政策供给。多主体联动,充分动员和调集各方面资源联动扶贫,合力攻坚。
四十二年帮扶征途,彰显广州重任。帮扶覆盖区域广,从市内北部8个山区镇,到省内的湛江、茂名、阳江、清远、梅州5个市,到省外的广西百色、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市、三峽库区、四川甘孜州、新疆疏附县、西藏波密县等8个市州44个县(市、区)。此外,还支持四川汶川县救灾援建和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四十二年帮扶征程,彰显广州经验。广州通过对口支援、对口帮扶、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双到”、精准扶贫等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出台财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电力、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建立了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等制度保障,在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和帮扶任务的同时,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推进“造血”与“输血”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推进建立健全帮扶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出扶贫开发的“广州模式”。
四十二年帮扶征程,彰显广州贡献。助力黔南州、毕节市所有贫困县、村摘帽出列,超过200万人脱贫;助力梅州市、清远市477个省定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29441户80810人全部摘帽出列;助力新疆疏附县、西藏波密县和四川甘孜州3个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为全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了“广州力量”,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在2018、2019年国考中,综合成效考核结果连续两年被评定为“好”,受到中办、国办通报表扬。对口支援和省内精准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广州市6个集体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资金帮扶的企业:贵州江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宁分公司、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广州市4人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岑宇铿(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广州交通投资集团广州交投实业有限公司服务区筹备组组长)、应若素(原贵州省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艾滋病科主任(挂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隔离病区负责人)、詹雯(毕节市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校长、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小学校长)、许应裘(广州凯源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注释:
(1)扶贫开发“双到”:指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