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儿童剧团诞生地及团部遗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梯云东路42号、44号、46号。
抗日战争初期,在具有反帝光荣传统的广州,抗日民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1937年七八月间,在广州的黄沙、逢源、陈塘等区域,陆续出现了少年抗日团体。
1937年9月18日,在原广州市立第五十四小学成立广州儿童剧团。该剧团是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文艺宣传队伍,主要以宣传抗日为演出内容,并组织儿童开展抗日运动,为抗战做贡献。该团成立初期,团员130多名,年纪最小的才八九岁,最大的14岁。团长谈星(原名何承蔚),为地下党组织安排到广州市立第五十四小学开展革命工作的党员,以教员身份作为掩护。
广州儿童剧团团徽
1938年9月前后,广州形势危急。当时的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康华明确指示:“广州儿童剧团已经是一个有相当影响的儿童救亡团体,这面旗帜要尽可能设法保持下去。”经过地下党安排,广州儿童剧团被编入第四战区民众动员委员会辖下的战时工作队第五大队,撤离广州。当时随团撤离的儿童团团员共19人。
广州儿童剧团自撤离广州之后,在广东的西江、北江一带和广西各地辗转了整整6年。1943年11月26日,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集体被捕入狱。广州儿童剧团团员都被关进曲江的“基庐”监狱。经过一年四个多月斗争,于1945年3月初集体成功越狱。其后,参加东江纵队北江支队,一起打游击,继续抗日斗争。
广州儿童剧团,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四大著名的儿童剧团(厦门儿童剧团、新安旅行团、重庆孩子剧团、广州儿童剧团)中坚持斗争到最后的剧团。
当时广州儿童剧团的团部设在原广州市立第五十四小学,该址建于民国,坐北朝南,为带操场校园式设计的两栋三层砖混结构楼房,有围墙,围墙内总占地面积750.85平方米,该址整体设计朴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址一直是教育单位,曾先后作为东塘中心小学、太平区中心小学、中区第三中心小学、中区清平街一小学、卫红小学、梯云东路小学等。1993年1月,梯云东路小学被撤销,校址所在地首层改为清平水族工艺品市场和水产海鲜批发市场,二楼以上出租为民居。鉴于该遗址对研究广州学生抗日救亡历史具有一定价值,2003年,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中,被纳入文物线索控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