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史志鉴数据库>党史库>基本资料>中共广州历史
第三节 中共广东区委积极领导军事斗争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6-16
  • 浏览数:

  中共广东区委在斗争实践中日益认识到军队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区委第一任委员长周恩来1922年在德国勤工俭学时曾认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①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张太雷在1923年曾被孙中山派去苏俄考察政治和军事。他学习了苏俄武装夺取政权的经验,指出:“工农政府须有以下的条件可以成立:(一)解除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派的武装。(二)武装工人阶级。”②彭湃、阮啸仙等长期领导农民运动。他们在实际斗争中也深深体会到枪杆子的重要。阮啸仙在1922年3月指出:“军械在无产阶级之手,社会革命便有多大的武力团体,可以猛向资本主义,下总攻击了。”③苏联当时派了一批顾问到广州工作。其中加伦、巴甫洛夫、切列潘诺夫都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广东区委负责人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加深了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因此,中共广东区委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认识到在无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中,必须掌握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才能保证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和发展。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形成后,广东的政治、军事斗争十分激烈。帝国主义幕后操纵商团武装与孙中山的革命政权为敌。各派军阀陈炯明、邓本殷、杨希闵、刘震寰多次用武力威胁广东革命政府和镇压工农运动。而广东革命政府中的胡汉民等人却向军阀表示让步,致使军阀和商团的气焰更加嚣张。周恩来曾指出:“我们从广东政府实际工作看出广东政府是在受南方军阀挟持,向帝国主义英吉利,洋行买办及一切反革命派常常表示退让。”④周恩来、张太雷等认为必须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才能保障工、农运动的顺利进行,确立中共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向帝国主义和军阀猛烈进攻。

  1924年冬,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领导军事工作的专门机构——军事运动委员会(又称军事部)。周恩来、张伯简、熊雄先后担任书记(部长)。这是中共成立的第一个军事工作机构,在探索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创建党掌握的正规武装和工农武装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1925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军事运动委员会(以后改为军事部),随后在广州设立分会,谭平山为分会主任。

  二、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从以往的革命斗争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决定接受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在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开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以培养优秀军政人材,建立新型的革命武装。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黄埔军校的创办,先后发出第六十一号、钟字第二十二号通告,要求各地党、团组织认真选拔党团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报考军校。1924年2月,青年团广州地委决定选派三、四名同志赴考,“预备将来干军人运动”⑤。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中央代表毛泽东等受孙中山的委托,回原籍招收军校学生。在军校第一期学员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五六十人,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始上课。6月16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词中指出军校的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中共派出大批重要干部参加军校的创建工作,担任军校的重要领导职务。在第一期教职员中有周恩来、曹石泉、徐成章、胡公冕、茅延桢、金佛庄、严凤仪、郭俊等中共党员;第二期教职员中有周恩来、鲁易、谭其镜、杨其纲等;第三期教职员中有聂荣臻、杨其纲、邝鄘、卢德铭、陈奇涵等;第四期教职员中有熊雄、于树德、恽代英、安体诚、张秋人、陈赓等。中共各地党组织还推荐、派出一批党、团员投考军校,另有不少进步青年在校期间加入共产党和青年团。第一期学员中有赵自选、王尔琢、蒋先云、陈赓、曹渊、许继慎、阎揆要、刘仇西、洪剑雄、周士第、张际春、左权、蔡升熙、黄锦辉等党、团员;第二期学员中有练国梁、胡秉铎、张堂坤、麻植、周建屏、周逸群、吴振民、李劳工、卢德铭等党、团员;第三期学员中有朱云卿、常乾坤、蔡晴川、曹素民、姚世昌、周玉冠、车鸣骧等党团员;第四期学员中有伍中豪、曾钟圣、林彪、刘志丹、段德昌、陆更夫、王世英、袁国平、霍步青等党、团员。他们当中不少人在进校前就参加或领导过各地的工农运动,具有丰富的革命阅历和斗争才干。他们朝气蓬勃,勤勤恳恳,在军校里起着骨干作用。后来聂荣臻对此回忆道:“共产党人在军事工作上和政治上发挥了先锋作用”,“在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都担任了繁重的任务。”⑥苏联政府对黄埔军校给予有力的支持,派出巴甫洛夫、加仑等任军校顾问;在军校成立初期便资助开办费200万元和步枪8000支、子弹200万发。

  黄埔军校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共产党人全力建立和主持军校的政治工作制度。1924年11月,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他在政治部设立了组织、宣传、事务三科。由共产党员李汉藩、杨其纲等任各科科长,负责全校的政治训练、党务、宣传工作。周恩来后来重新订立了政治教育计划。他指出:“军队政治工作,主要是进行政治教育。”⑦在他主持下,军校增设了《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革命史》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也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1926年3月,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在《政治教育大纲》中规定政治课目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苏联研究、各国政党史、各国革命史、社会科学概论、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等26门。军校的政治教官主要由共产党人担任,如鲁易、聂荣臻、包惠僧、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张秋人、于树德、杨其纲、安体诚等。政治部还请毛泽东、刘少奇、苏兆征、邓中夏、吴玉章、鲁迅等来校演讲。军校政治部出版了《黄埔月刊》、《士兵之友》等刊物;建立了俱乐部,开展学术活动和文娱活动;成立“血花剧社”,演出《黄花岗》、《革命军来了》、《还我自由》、《鸦片战争》、《联合战线》等文艺节目。军校的政治教育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爱国爱民的思想觉悟。

  黄埔军校根据苏联红军的经验,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军校的一切命令,都必须由国民党党代表副署交校长执行。未经党代表副署的命令无效。后来,军校的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推广到国民革命军各军中。共产党人周恩来、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等分别担任过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国民党党代表。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是新军队区别于旧军队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军队的政治工作起了决定性作用。

  随着校内中共党员人数的增加,党组织逐步发展起来。1924年夏,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黄埔军校直属党支部,由区委军委领导。蒋先云、杨其纲先后任支部书记。军校第三期时,直属党支部扩大为特别支部。杨其纲任特支书记。1926年4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建立黄埔军校党团,由恽代英、熊雄、聂荣臻、陈赓、饶来杰组成。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直接领导军校党组织的工作。区委还派出特派员饶来杰等常驻军校工作。这样,保证了党对军校党员的领导,使军校党组织成为坚强的革命堡垒,带领党员在学习、行军、打仗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军校党组织的任务,是随着革命形势的不同而变化的。在军校前期,主要是贯彻国共两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参加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团结国民党人共同奋斗,争取早日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革命军官。国、共两党的学员之间相处融洽。据军校第一期的共产党员韩浚后来回忆:“第一期学生中基本上没有党派之争。第二期开始萌芽,第三期比较激化。”⑧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排斥共产党人,破坏国共合作,不断挑起事端。于是,军校的共产党人和进步师生与国民党右派针锋相对,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形势。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以后,中共广东区委及时制定了军校党组织的任务:“团结左派,争取中间力量,反对极端势力,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国民革命运动,加强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配备国民革命军各军的军事政治骨干与后备力量。”⑨军校党组织先后建立了“火星社”和“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由国民党右派把持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有组织、有领导、有策略的斗争。军校共产党人维护国共合作,巩固革命统一战线,以大局为重,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拥护和支持。

  黄埔军校共产党人积极参加建立革命军队。军校建立起军校教导团,后又发展为党军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周恩来担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鲁易担任第一军第三师党代表。金佛庄担任团长。在第一军成立时9个团党代表中,共产党员占了7个。还有一大批党、团员担任下级军官。黄埔学生军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平定杨刘叛乱,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被誉为“革命前驱”、“东方红军”。

  在二次东征中,章琰、陈述、谭鹿鸣、刁步云、樊崧华、贾春林、彭继儒、刘铭、唐同德、周玉冠、车鸣骧、姚世昌、陈子厚等13位在黄埔军校任教和毕业的共产党员英勇牺牲。在北伐战争中,曹渊、蒋先云、金佛庄、郭俊、张其雄、文志文、吴兆生、吴楚桢、陈恭、余锡祺、傅汝尧、裘树藩、杨若涛、胡焕文等10多名在黄埔军校出身的共产党员光荣牺牲。

  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大批军事、政治人材成为革命武装的核心和中坚。国民革命军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广东革命政府依靠这支武装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经过北伐战争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反动势力,使革命力量发展到长江流域。大革命失败后,不少黄埔师生还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发动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和工农红军的指挥员。

  三、组建广东工团军和农团军

  广东是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共广州地委利用国共合作这一有利形势,十分注重建立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武装。1924年7月,反动的广东商团受英国帝国主义的指使,企图颠覆广东革命政府。商团总团长陈廉伯从英国南利洋行购买大批枪械,于8月初秘密运抵广州。广东革命政府将这批枪械扣留。商团煽动广州商人罢市,图谋武装叛乱。与商团有勾结的滇军将领范石生、廖行超以“调解”为名向政府施加压力。广东革命政府内的胡汉民等主张对商团让步。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广州地委决定成立工团军和农团军,反击商团的进攻。同年.8月19日,广州工人代表会作出了编练工团军的决议。刘尔崧等在工代会所属的工会中挑选了300多名青壮年工人。8月26日,工代会委任共产党员施卜为工团军团长,刘公素、胡超为副团长。工团军以工会为单位进行编队,实行“三三制”,设立分队、小队、中队、大队。工团军各级指挥员多由工代会举办的各种工人训练班训练出来的工人骨干担任。工团军的任务是“辅助革命政府,镇压反革命行动,尤其注重保护工人,防御海盗之侵略”,“各区团负责保护该区各工会之责,总队负责保护全市总工会之责”。⑩

  同年8月27日,彭湃、罗绮园、阮啸仙等将第二届农讲所 200名男学员编为广东农团军(又称广东农民自卫军)。彭湃亲自担任团长(后由罗绮园担任主任),徐成章任指挥,还聘请西江讲武堂的多名学生当教练官。工团军和农团军集体住宿广东省长公署警卫军司令部。农团军下设20个分队,每分队10人。中共广州地委在成立工农武装时积极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广东省省长廖仲恺批准工团军的组织章程。8月27日,廖仲恺在省长公署接见工团军和农团军全体人员,勉励他们努力投身国民革命,并解决了枪械和给养问题。工团军、农团军是中共广州地委直接领导和掌握的第一支工、农武装。团中央特派员卜世畸在 1924年9月给邓中夏、恽代英、林育南等的信中指出:“广州新成立有所谓工团军与农团军,均我们之工作也”,“观其进行计划,日后大有发展之希望。”⑾

  8月底,工团军和农团军到大元帅府请愿,要求政府明令讨伐商团。9月7日,他们又出席了广东各界民众举行的“九七”国耻纪念大会。工团军提出了《反对压迫工人之帝国主义化的商团案》等第二个决议案。9月20日,在韶关指挥筹备北伐的孙中山下令工团军、农团军一起开往韶关训练。21日下午3时,孙中山对工、农团军演讲,指出:“宣传比武力更为重要,以力服人者一时,以主义服人者始能永久。”10月初,陈廉伯命令各县商团集中广州,举行全省商团军成立大会,准备与陈炯明里应外合,推翻革命政权。10月10日,广州各界人民在中央公园召开双十节警告商团大会。商团军开枪扫射。工团军第二分队长黄驹等人被打死。一些队员被打伤或被抓走。惨案发生后,孙中山于11日下令镇压商团叛乱。周恩来、阮啸仙、刘尔崧发动工团军和农团军配合革命军消灭商团。15日凌晨,黄埔学生军、工团军、农团军分五路包围了商团的据点,迅速平定了商团叛乱。在战斗中,有数十名工团军、农团军战士献出了生命。

  同年10月27日,广州工人代表会鉴于商团己被平定,工团军队员入伍时间已满,决议结束工团军。11月初,第二届农讲所学员毕业,学员们分赴各地开展农运,农团军亦随之结束。

  广东工团军和农团军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是中共广州地委建立工农武装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有力地支援孙中山平定商团叛乱,壮大了工农运动的声势,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材。很多工团军和农团军成员后来成为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各地农民自卫军的骨干。

  四、创建铁甲车队

  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等人从平定商团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区委在组建工农武装方面,虽然有很大进展,但工农武装力量是分散的、弱小的,党还没有掌握正规军队的指挥权。中共广东区委鉴于粤汉、广九铁路经常被军阀、土匪骚扰,便向孙中山提出建立一支以保护大元帅府安全和铁路安全为基本任务的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孙中山对此意见表示同意。

  周恩来亲自指导铁甲车队的组建工作。他从黄埔军校调来徐成章、赵自选、周士第3人,再加上廖乾吾、曹汝谦2人,负责具体的筹建事项。铁甲车队的队员,绝大部分是由中共广东区委从青年工人、农民中挑选出来的。11月底,铁甲车队正式成立,队部设在广州大沙头一幢四层楼高的洋房里。全队采用“三三制”编制,有150人左右。徐成章任队长,周士第任副队长(徐成章调任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后由周士第继任队长),廖乾吾任党代表。赵自选任军事教官。曹汝谦任政治教官。莫奇标、李海涛、高超分别任3个排的排长。铁甲车队的领导人是中共广东区委派去的共产党员,3个排长后来又入了党,士兵中也有了一批党员。队内所有人员的调配,都由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一切工作和活动,均直接请示区委负责人陈延年、周恩来。铁甲车队建立了党小组,领导全队工作。党组织十分重视对战士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由曹汝谦等讲授三民主义、社会发展史等课程。官兵们都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由于有共产党员作为领导核心,铁甲车队纪律严明,官兵平等,武器精良,有着很强的战斗力。

  1924年底,经过廖仲恺同意,铁甲车队开赴广宁县支援该县的农民运动。他们经过3个多月的战斗,协助彭湃、周其鉴等打垮了当地的反动地主武装。1925年2月,铁甲车队一部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同年5月,又在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中立下了战功。同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铁甲车队为工人纠察队轮训了一批骨干。7月,周士第、廖乾吾率领部分队员,奔赴深圳一带,协助工人纠察队封锁香港。在11月凄日的沙鱼涌战斗中,铁甲车队等打退了军阀陈炯明残部的进攻,但有 15名官兵牺牲。

  铁甲车队在支援工农运动;保卫革命政权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为党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并使更多的共产党员进一步认识到建立由党直接领导的正规部队的重要性。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征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正、副军长李济深、陈可钰等人的同意,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以铁甲车队为基础,.在广东肇庆扩编为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这就是后来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叶挺独立团的前身。

  中共广东区委学习苏联的革命斗争经验,总结了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到党建立和领导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派出优秀党团员协助创办黄埔军校,扩大党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影响,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训和创立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在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为夺取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诸战役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对大革命失败后党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的道路也有重要的影响。毛泽东在谈到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时曾指出:“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⑿

  ① 周恩来:《评胡适的努力》,载《少年》第6号,1922年12月15日出版。

  ②《张太雷文集》第65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③ 阮啸仙:《社会主义与军人》,载《青年周刊》第2号,1922年3月7日出版。

  ④ 伍豪:《最近二月广州政象之概况》,载《响导》第92期,1924年10月30日出版。

  ⑤《张善铭、沈厚望给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报告(第七号)》。载《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年)第6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⑥ 聂荣臻:《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载《星火燎原》选编本之一,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

  ⑦ 周恩来:《军队中政治工作》(第一讲),1925年6月2日。

  ⑧ 韩浚:《两年黄埔军校生活见闻》,载《广东文史资料》第贸辑第蚂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出版。

  ⑨ 饶来杰:《回忆中共党组织在黄埔军校的活动情况》,载《广东文史资料》第37辑第1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出版。

  ⑩《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29日。

  ⑾《卜世畸给中夏、恽代英、刘仁静、林育南信》,载《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第11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⑿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47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上一篇: 第二节 广州革命群众运动的新发展 下一篇: 第四节 广州地区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