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史志鉴数据库>党史库>基本资料>党志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三节 中共广州市委迭遭破坏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6-01
  • 浏览数:

  在广州党组织被迫中断期间,革命斗争并没有停止,这主要是少数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和中共中央特科派至广州担任特殊任务的党员,以公开职业作掩护,组织和指导进步群众团体,围绕抗日救亡这个中心,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团结一批青年,把他们引向革命道路,为以后重建广州党组织创造条件。其中主要的有: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温盛刚,他于1929年去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而被日本政府通缉,1932年春回国,不久到达广州,在国民大学任教,但与党失去联系。他与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的留日学生何干之、谭国标等创办《世界情势》、《一般文化》等进步刊物,后来通过在中大任教的何思敬(中共特科秘密党员)的关系与上海的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受中共中央文委领导)取得联系后,于1933年4月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何干之任书记,谭国标负责组织,温盛刚负责宣传。当时在中大图书馆工作的连贯(1927年入党,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越南,1932年回到广州),也成为广州文总的骨干。广州文总下设左联、社联、剧联3个分盟,总共有成员(含读书会成员)100多人。他们通过组织读书会、演剧、出版刊物等向青年学生和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对唤醒、团结群众起了启蒙作用。但他们的活动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1934年1月,广州文总成员及参加读书会的青年60多人遭逮捕,同年8月,温盛刚、谭国标以及文总骨干分子凌伯骥、赖寅仿、郑挺秀、何仁棠等6人惨遭杀害。至此,广州文总及其属下的社联、左联、剧联停止了活动。

  1932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下,中山大学高中部20多位同学成立了中大抗日剧社。邓克强为社长,李克筠为事务部主任,吴永年为副主任。还推举李克筠、吴永年、赖寅仿等13人为执委会委员。后来,与上海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取得联系,成立了左翼剧联广州分盟。他们除了通过演出节目宣传抗日救亡以外,还在内部成立新兴读书会和苏维埃之友会,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共的政治主张。中大抗日剧社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中共特科秘密党员陈黄光的支持和指导,并帮助陈黄光收集敌人情报的工作。1934年5月,中大抗日剧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李克筠等遭逮捕。大部分成员转移到外地,陈黄光则于1934年11月被捕,1935年1月在广州牺牲。

  1932年,广州勷勤大学学生麦蒲费(即邱萃藻),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出版部负责发行工作的共产党员王均予取得联系,在广州成立《时代文化》(党的秘密刊物)读者会,发展会员30多人。1935年7月,王均予因上海党组织被破坏而转移到广州,同麦蒲费一起,在广州《时代文化》读者会的基础上,建立秘密革命团体--中国青年同盟(1936年6月改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简称“中青”。他们不仅在广州发展组织,还在广州外围的东莞、中山、新会、高要、南海等地建立组织,先后共发展盟员160多人,其中广州约占100人。“中青”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团结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基本任务。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中青”积极组织发动广州青年起来响应,成为当时广州地区青年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1936年底,“中青”成员绝大多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1月,广州文总因国民党当局的镇压而停止活动后,其成员张直心、杜埃、李静音、黄焕秋、徐青、陈维岳等,在中山大学教授何思敬的教育指导下,于1935年10月在中山大学成立突进社。其宗旨是在民族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迅速突破国民党的各种压迫,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突进社负责人是张直心。突进社与“中青”一起领导和发动广州青年积极响应北平“一二·九”运动,后来,其成员大部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上一篇: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节 中共广州市委迭遭破坏 下一篇: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四节 中共广州市委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