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创新方志工作机制 赋能黄埔高质量发展
李国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方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下一步,黄埔区地方志办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补短板、强弱项,着重推进两项工程(方志数字化工程、方志人才队伍工程),建设三个体系(方志文化资源体系、方志文化利用体系、方志工作保障体系),创新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创新地情资源采集机制。地情资料是志鉴编纂和利用的源头活水。加强方志资源体系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地情资料采集,建设丰富多元的地情资料数据库。今年我们将以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加大红色资源、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重点产业、营商环境改革、“百千万”工程建设等特色地情资料采集,建立专题地情资源库,为推进志鉴编纂扩面提质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创新志鉴编纂扩面提质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综合志书和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机制,从现有的三级志书、两级年鉴编纂体系,向多维度、多层次的志鉴编纂体系转变,着力推动志鉴编纂向街镇、村社、机关、企业、学校等拓展延伸。探索编纂特色专题志书和年鉴,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的精品佳作。
三是创新志鉴开发利用机制。牢固树立“修志为用”理念,将方志工作充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方志文化赋能工业强区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名城保护战略、绿美黄埔战略。在编好《黄埔区情手册》口袋书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专题志书年鉴、地情书籍、科普读物、资政报告、乡土教材的编修和撰写,提升资政辅治和服务社会效能。进一步巩固拓展馆、室、站三维一体矩阵式方志阵地体系,着力推进区内大型企业、中小学校方志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方志驿站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共109所中小学,学校方志驿站59个,占比54%),街道、村社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共街镇、村社182个,街镇村社方志驿站共152个,占比84%)。健全和完善方志阵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擦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片。
四是创新方志文化传播机制。适应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传播手段,拓展传播途径,利用各类新旧媒体,设立方志文化专栏,打造方志文化传播平台,推动方志文化从“束之高阁”向“走出深闺”、走进群众转变,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轻量化地情文化成果。举办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成就展;在黄埔讲古堂中创办“方志文化大讲堂”活动;与区融媒体中心共同制作“志说黄埔”“足迹”等视频作品等,让方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是创新数字方志推进机制。积极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发挥我区地方志办和档案馆合署办公的优势,依托建成的黄埔区数字档案馆平台,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目标,推进方志数字化工程,开发“方志黄埔”小程序,构建方志知识库,打造数字方志应用新场景、提供方志文化新体验。
六是创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强化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形成覆盖编纂编修、数字管理、理论研究、文化传播等全方位完备的人才体系,完善人才培育机制,组建由高校专家、地情专家、方志爱好者等组成的方志人才库,推动社会各界齐参与,壮大地方志工作力量。
(作者系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