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百年征程 英雄广州】广州大学城精彩亮相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1-12-31
  • 浏览数:

这里有樱花林、语心湖,还有岭南民居、音乐厅……这里是莘莘学子的象牙塔,也是广州人的后花园,这就是广州大学城。进入21世纪以来,聚集高校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科研和交流中心为一体的大学城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而广州大学城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典范。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3平方公里,总体计划入驻20万大学生,规划城市人口约35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政府主导,集约建设”,广州大学城这种建设模式极大减轻了高校的负担。20021月,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4月,广州新大学园区正式定名为广州大学城。6月大学城项目正式动工,20031月正式进入建设阶段。20048月底一期工程正式完工。91日,第一批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广东高校新生陆续进驻。

19个月的建设速度、1000多万份的施工图纸、141幢大楼、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所高校新园区、16万名大学生的容量,这些工程数字说明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确是广州城建史上空前的造城运动,被誉为特大型工程建设的奇迹。

20049月,大学城二期工程全面展开,2005年底工程完成。大学城累计建成市政道路69.9千米,房屋建筑310多栋共530多万平方米,校园道路120千米,园林绿化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8.6万平方千米,体育场馆23万平方米;建成南区、北区共4万平方米的综合商业服务区,引进超市、邮局等商业服务单位80多家,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师生的生活和消费需求。

广州大学城如同一座人才蓄水池,不仅为广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其产学研结合的影响力更是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大学城建设形成一套政府投资特大型项目的宝贵经验,为实现广州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路径,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全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的一个成功典范。

下一篇: 【百年征程 英雄广州】东濠涌: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