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12月26日,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在白云区金钟横路38号3楼会议室召开2023年度总结大会。会议听取了各处部主要负责人对年度业务工作、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及内部人员分工的汇报,以及2024年重点工作的设想。室主任黄小晶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副主任胡巧利、常国光,市管一级调研员罗满园对所分管工作进行点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室上下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地方志工作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记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生动实践,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持续增强历史自觉,讲好湾区故事、广州故事,为广州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付出了努力。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室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积极作为,奋力推动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广州史志规划(2023-2027年)》编制报批。承办纪念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广州市扶贫志》在全省最早出版,组织召开《广州市全面小康志》编纂启动会和培训会、广州年鉴编纂工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编纂工作会议,协助省在南沙榄核镇湴媚村举办史志文化多彩乡村活动。推进编写或完成出版《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1978-2002)》《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2002-2012)》《新时代广州之最》《中国共产党群英在广州(1921-1927)》《十九大以来广州改革发展主要文献选编(2018-2022)》《脊梁——一个战士的奋斗生涯》《广州史志研究(2020-2022)》《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事续编(2021-2022年)》等文献书籍。《方寸之间的家国情怀》获评“高邮2023中华全国集邮文献展览”大银奖。编纂出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2021、2023)《广州年鉴2023》《广州年鉴英文版2022》,全市7部年鉴被评为省一等年鉴。市地方志馆增挂“广州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基地”“广州市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3个牌子,目前共建基地共24个。 布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州实践” “广州之最”“十年答卷”“区情专题展”,更新升级“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港穗双城图片展”“扶贫展”“小康展”等展览。增设5座英烈雕塑。港穗双城图片展累计参观总人数超37万。市地方志馆接待包括港澳在内的省内外团队370余场次、1.6万余人,接待群众参观超11万人次。文献馆藏完成10个专题室提升,全年征集文献250多种2360册;完成编目整理项目,共整理馆藏图书12.4万册;向 31个单位赠书共2806册(套);向10多个单位18名社会人士提供史志文献查阅30次。为23个市党史教育基地授牌。新制定《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史志驿站建设管理办法》两项制度。按省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完成两轮志书及历年广州年鉴的再数字化处理,向社会开放上传9000多万字的市情史料,方便市民群众查阅,认真做好数字史志馆(二期)建设。“广州市情”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推文131条,单次关注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审读报审的60余部党史书籍、展览、图录、纪录片、电影,严把意识形态关和网络安全关。
深入11个区开展史志业务和课题专项调研,推动第一批与第二批主题教育有效衔接,深入场馆和镇村走访座谈,与各区分管领导、区史志部门共同商讨协调解决相关难题。聚焦“制造业立市”“二次创业”“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全市中心任务形成9篇调研报告,全年共呈报37期《广州史志参阅》,29期得到批示;3篇文稿被“学习强国”中央平台刊发。
会议要求,新的一年,一是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继续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业务工作,加强专题研讨和研究,推动学用相长、学以致用。二是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围绕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内部监督和作风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加强资金使用全程监督,完善工作台账,完善项目验收和项目终结台账,完善专项文档。认真开展整改整治“回头看”,细化更新建章立制成果。三是切实抓好作风建设。把生活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日常教育管理,严格自律管好言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会议还分析了2024年待提升的各事项。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大局,记录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具体实践,扎实做好党史基本著作和志鉴文献书籍编纂,持续提升地方志馆展陈水平,深入挖掘广州红色资源,持续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史志参考,为支持“二次创业”、落实《南沙方案》、乡村振兴、“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史志力量。
(文/龚舟 图/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