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出口仍以茶丝为主,但土布也渐趋重要。出口商品主要有红茶、绿茶、生丝、土布、绸缎、棉布、土丝、湖丝、广东绸、棉织品、丝织品、陶瓷、漆器、牙雕、刺绣、药材、铜钱、葵扇、草帽、铁锅、缸、瓦、色纸、砂糖、糖果、肉桂、干菜、冰糖、皮靴等。其中茶叶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早在16世纪中叶,葡萄牙就已将中国茶叶运销欧洲。英国人原来不知道茶叶能饮用,到了1657年在伦敦设立茶馆之后,英国人才懂得这是生活的必需品。自此,中国茶叶开始直接输入英国,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鸦片战争前,广州茶叶的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第一位,其次是丝货及土布等。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自广州输出的茶叶金额占其总值的80%~90%。在康熙十六年至十八年(1677~1679)间,茶叶运英每年只有2万镑左右,到康熙四十九年便超过10万镑,康熙六十年便将近30万镑,雍正九年(1731)增到100万镑,乾隆十六年(1751)以后增至300万镑,乾隆四十九年在1000万镑以上。乾隆五十二年输入英国的茶叶就达2000万镑以上。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广州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出口商品虽仍以丝、茶叶为主,但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1870年茶、丝两项合占88%,1892年便下降到62.5%,特别是茶叶的出口已开始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另外,蔗糖同样是广州出口的大宗商品,直到大部分蔗糖改在香港直接出口,广州蔗糖出口才退居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