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我们做到了
七个第一
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净增509万户,总量超过1000万户、居全国首位
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
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236亿元增加到超过2300亿元,居全国第一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6652家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
质量强省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质检中心和联盟标准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五大险种参保人数和基金累计结余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综合实力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gdp
2012年 5.8万亿增加到2017年 8.99万亿
(占全国的10.5%,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五年年均增长7.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229亿增加到1.13万亿
(是全国首个超万亿元的省份)
社会融资规模达 2.2万亿元 是2012年的 1.8倍
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超 6万亿元 出口占全国比重达 27.5%
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2∶43.0∶52.8
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 千亿元 的企业分别达260家、 25家
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从 4家增加到 11家
上市公司总市值达 14万亿元
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广东承接国家改革试点任务达113项,居全国前列。
推进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总数比2012年底减少50%以上,率先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减免。
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净增509万户,总量超过1000万户、居全国首位。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236亿元增加到超过2300亿元,居全国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17%提高到2.65%。
新增3个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6652家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
质量强省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质检中心和联盟标准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质量工作考核连续3年获最高等级a级。
区域城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促进粤东西北发展“三大抓手”成效显著,厦深、贵广、南广铁路和乐广高速等一批内联外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成,高铁运营里程达153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338公里,其中粤东西北地区新增高速公路1993公里。
产业共建和对口帮扶取得明显成效,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扎实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69.85%。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5%,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
全省空气质量连续三年稳定达标,珠三角地区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7.7%,在国家三大重点防控区率先稳定达标。大江大河水质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
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不断深入,绿道、古驿道、美丽海湾建设和雷州半岛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顺利推进,森林公园达1373个,湿地公园达203个,国家森林城市达7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08%。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形成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8%。
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重点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53亿美元。
高水平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385项改革创新经验。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
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国际友城59对。
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城镇新增就业累计775.6万人,约占全国的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年均增长9.2%。
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大险种参保人数和基金累计结余均居全国第一,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208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数连续4年下降,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比2012年下降23.4%,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共建等工作扎实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四川甘孜和与桂川黔滇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与黑龙江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
我们干了啥
1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制定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10项措施,为企业新减负超过600亿元。
启动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项目库、投资、审批制度供给方面发力,设立规模55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压减项目审批事项39项,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3%,创2010年以来最高增速。
2
全力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出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着力打造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启动建设4家省实验室,建设1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新型研发机构达21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90家。
3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通关安排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
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由122项缩减到95项,对社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国内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落户。
4
着力补齐粤东西北发展短板
加快打通全省骨干交通网络,大力推进潮汕机场扩建、湛江机场迁建、韶关机场军民合用工程,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广州至汕尾高铁顺利开工并延伸至汕头,启动广州至湛江高铁前期工作。
深化新一轮对口帮扶,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对口共建产业园新落户亿元以上项目254个。
5
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农村建设
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方案,组建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6
狠抓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
加强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省级财政出资的15项政策性基金清理整合为4项,督促指导地市积极消化存量债务,政府债务水平总体下降。
7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18项强化措施。
全面落实河长制,狠抓水污染治理。
8
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148.9万人。
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重大改革。
全面开展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9
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
同时,
我们也意识到了不足
一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仍然是我省突出的矛盾。粤东西北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才集聚等方面与珠三角存在很大差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珠三角的一半。东西两翼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营商环境吸引力不足,支柱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粤北地区绿色发展模式尚未形成,生态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二是农业农村投入欠账较多,“三农”发展水平与我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三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城中村大量存在、违规用地、违法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强、衔接不够、执行刚性约束不足。珠三角协同发展不够,城市建设品质和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滞后,背街小巷环境亟需整治。“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推进缓慢,违规用地、违法建设量大面广。
四是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部分地区河段水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建成区仍有大量黑臭水体,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难度较大,pm2.5、臭氧等污染防治任务艰巨。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珠三角半数以上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或接近30%的国际警戒线。
五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部分群众对上学、看病、养老、住房等诉求还很强烈。幼儿园和义务教育优质学位紧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养老服务床位少、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住房保障模式单一、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还不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六是公共安全面临诸多挑战,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打击难度增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仍不到位。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距离“吃得放心”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国企和市县政府债务风险较高,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仍较突出。
七是政府职能转变、作风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仍然较多,机构设置还不够合理,行政效率有待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仍较突出。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能力不强、本领不够,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仍然存在。基层治理能力仍较薄弱,随意性、选择性执法问题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