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曹石泉是我党早期从事军事运动的优秀指挥员,沙基惨案第一个牺牲者。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他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建立过不朽的功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曹石泉,原名家钰,笔名渊泉。1892年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县)九曲区长仙乡长仙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他刚满三岁,父亲就因病去世,靠寡母养育成人,靠叔父资助上学,因家庭经济困难,高小毕业后便随同叔父赴南洋做小生意兼学英语。在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的新加坡,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尤其华工受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从此,他开始认识到劳动人民无文化、无政治权利的痛苦。于是,他便将自己艰苦挣来的微薄工薪连同各方赞助,出资创办夜校,招收华工入学,学习文化知识,并利用夜校讲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诉说华工的苦难生活,揭露殖民主义者的罪行。他日渐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大敌,为要打倒这凶恶的敌人,解除被压迫阶级的痛苦,非有军事学识去训练强有力的军队是绝无希望的。为此,他决心弃商回国。
1919年初,曹石泉从南洋回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五期工兵科学习。1922年初毕业后返粤,来到广州,充任孙中山领导下的陆海军大元帅府参谋部副官,不久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出师韶关。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妄图置孙中山于死地,北伐军从韶关回师讨逆不果,石泉便随部转赴福建,在东路讨贼军第四旅任连长,继任警备军连长。1923年初,滇桂联军从广西攻入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军被逐出广州,逃往东江惠州。从此,粤局重光,2月21日孙中山重返广州,设立大元帅府,石泉先后任广东海防陆战队第二团第二营连长、副营长等职,负起保卫孙中山革命政府的责任。为防止陈炯明叛军的进攻,石泉奉令率部驻守增城县,与东江军阀陈炯明部对峙。陈炯明率部数千之众围攻增城,石泉、徐成章等率部顽强抵抗,坚守城垣十二天,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曹石泉在不断的实践中,渐渐悟出了这样一条道理:如果没有民众作基本力量,单靠少数军人凭借武力去打倒帝国主义和一切恶劣势力,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他曾对别人说:“在今日这种无主义训练与无纪律制裁的军队当中,只是增加罪戾!”所以,他想“解甲归田”,致力于农工人运动动,寻求民众的力量。
就在石泉积极寻找革命出路的时候,中共广东区委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通过共产党员徐成章和徐天柄(即徐坚)等人,在留穗的琼崖青年学生中积极工作,组织团体,以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1923年底,成立了“琼崖少年同志会”,石泉参加了该团体,并积极工作。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曹石泉等所组织的“琼崖少年同志会”的全体成员,集体加入了中国国民党,致力于国民革命运动。他和徐成章、徐坚等一批琼崖热血青年,以“改造社会”、解放琼崖为宗旨,组织了“新琼崖评论社”,创办了《新琼崖评论》半月刊,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改造社会问题,号召青年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为推翻军阀邓本殷,解放琼崖人民而奋斗。他曾先后为《新琼崖评论》撰写了《资产阶级能够赞助国民革命么?》、《留学生与土匪》等多篇文章,揭露军阀的黑暗统治,努力宣传国民革命运动。
在石泉致力国民革命运动之际,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办了,消息传来,他感到无比的高兴,曾对别人说:“希望中国将来现一线之曙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负了完全的责任,因为它是负了党的使命,并且是中国唯一有主义、有组织、有纪律的学校,建设在民众的上面去训练民众的武力。”
于是,他满怀希望进入黄埔军校工作,充任第一朝第二队区队长,负起对学生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的繁重担子,在军校里,军事政治训练严肃紧张,他每天清早天刚发白就起床与学生们一起出早操,每天三操四讲,训练严格,革命气氛甚浓。在这所革命的熔炉里,石泉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白天他与学生们一起出操、听课,晚上学生们进入梦乡之时,他的房间仍灯火通明,他正在研究着明天的工作,并经常去查房,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学生关怀备至。在此期间,由于他积极工作,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共产党员徐成章和徐坚的帮助下,思想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4年11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军校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以黄埔学生为骨干”,“成立革命军”的指示。先后建立了两个教导团,石泉任第一团第三营连长。同年冬天,陈炯明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率部进攻广州,阴谋颠覆广东革命政府。广州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推动和支持下,决定东征讨伐陈炯明。1925年1月15日,由粤湘滇桂赣鄂豫各军、“建国军组成的联军及军校教导团、第二、第三期学生组成的校军,于2月1日开始第一次东征。当时,石泉出任军校学兵连连长,率队参加东征。2月4日,东征军攻下东莞县城,14日进至淡水城下,学生连为总预备队协助作战,15日攻下淡水城,获得在北京卧病的孙中山总理复电嘉奖。3月13日,石泉率领学生连乘胜前进,参加棉湖之役。当天凌晨,东征军命令第七旅向塔头埠河左侧包抄敌人,教导第二团攻击河右岸鲤鱼之敌,教导第一团渡河攻击正面和顺之敌。但是敌情变化瞬息万端,鲤鱼之敌乘早即转来和顺,使第二团陷于无用武之地,第七旅因迂回甚远,与敌接触甚难。这时,第一团由棉湖前进攻击正面和顺之敌,而鲤鱼之敌早已转趋和顺。上午八时战斗打响,教导第一团以千余之众独挡精锐之敌二万余人,第一团将士拼力抵敌,前仆后继牺牲惨重。直到中午,第七旅才赶到,向敌右翼发起攻击,敌视我右翼增加了生力军,中央不易攻破,遂以大部兵力猛向我左翼包抄,使第二营刘峙部有全营覆灭之危险。就在此万分紧急之际,石泉率领学兵连,从左翼增援教导团第二营。当时由于编制缺额,学兵连仅有六七十人,虽能在上北湖东北河岸与敌奋战,而上北湖东南方仍有敌人密集部队向该连左翼包围。敌约百余人已占领上北湖东端田地,又三四百人占领河之对岸。此时,东征军总预备队已用完,在此危急之际,曹石泉率兵二十余名英勇地与敌对抗。他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使战士们受到很大鼓舞,愈战愈勇,终于坚守住了阵地,为确保棉湖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棉湖战役胜利后,1925年3月16日革命军向五华、兴宁前进。18日,革命军占领五华县城,19日攻克兴宁县城。在战斗中,石泉率队英勇奋战,再次荣立战功。4月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成立党军,石泉擢升为党军第一团第三营营长。此后,石泉率部移驻梅县。在此期间,石泉率领所部积极安靖地方,支持群众运动。4月29日,他亲笔给梅县革命青年题词,写道:“革命本来不是专家的,但是又不是任何人都可革命的,惟我辈青年尤为是党员,才有充满的革命性。”使梅县青年受到很大鼓舞。
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军校官兵不胜愤激,石泉愤慨他说:“帝国主义者不灭,中国人永无生路。帝国主义者之鱼肉惨杀中国人,并非自今日始。这次惨案,确可引起中国各阶级彻底的觉悟,与增厚团结革命的力量。”革命军的胜利东征和广东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惊慌,他们加紧勾结军阀,也在广东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东征军中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帝国主义和陈炯明的支持下,在广州阴谋进行反革命叛变,妄图颠覆广东革命政府。,中共广东区委坚决主张军事消灭刘、杨军阀。广东革命政府命令东征军迅速回师广州,镇压刘、杨叛乱。6月初,石泉率部回师广州,参加平定刘、杨叛乱。广州局势趋于安定后,党军返回黄埔军校。
为了声援上海人民的“五卅”反帝斗争,香港、广州沙面工人分别于6月19日、21日开始罢工。6月23日,广州各界五六万人在东较场举行援助“五卅”惨案集会。当天中午,石泉率领黄埔军校党军第三营官兵赴会。出发前,他曾发表慷慨激昂的讲演,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到东较场后,石泉被推选为军界游行的总领队,按大会主席宣布的工农商学兵的次序出发游行示威,向沙面租界方向前进。下午3时左右,当学生队伍和军界队伍行进到沙基路时突然遭到英、法等帝国主义者野蛮开枪射击。我游行群众和军人死亡五六十人,重伤170余人,轻伤不计其数,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正因为曹石泉在反帝斗争中表现积极,又是军界的总领队,站在队伍的最前列,所以帝国主义者对他早已倍加注意,成为敌人射击的主要目标,也是被敌击中的第一人。当时石泉身中三弹,他中弹后,仍在高呼“ 打倒帝国……”的口号。后被送往光华医院急救,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不幸牺牲,时年仅32岁。
事后,为悼念沙基惨案中的死难烈士,黄埔军校编辑出版了《沙基屠杀中党立军校之死难者》纪念册,洪剑雄撰写了《曹石泉同志的传略》,高度赞扬曹石泉“是马克思主义赤色旗帜下的健将!他一方面为国民革命努力,一方面又为无产阶级奋斗。他这勇往迈进的牺牲精神,真是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