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郑 洪 年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8-08-22
  • 浏览数:

郑洪年18761958,字韶觉,广州番禺人。幼年父母双亡,由潘姓表亲抚养成人。早年受业于康有为门下,后就读于广雅书院,毕业于两江法政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学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郑洪年被任命为第一任堂长。19091月调北京交通部任职。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京汉铁路局局长、京奉铁路局局长、京绥铁路局局长。1921年后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兼铁路督办。后追随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民国13年(1924)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厅厅长,后任军需副监、高等顾问等职。1927年起历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工商部次长,并任全国建设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大学理事会理事、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立法委员等职。1929 年孙中山的灵柩从北京碧云寺运到南京中山陵安葬,林森、吴铁城、郑洪年3 人为“迎榇专员”。

郑洪年一生热心教育事业。19213月交通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成立,他任常务董事。19223月,国立暨南学校设立校董会,他又出任校董。19276月再次担任暨南学校校长,制订了《本校改革计划大纲》,广罗人才,充实师资,艰苦擘划,改善办学条件,把国立暨南学校改组扩充为国立暨南大学,确定以“道德、科学、军事、职业、政治五种训练为暨南的教育方针”。学校先后成立了商、文、理、法、教育五个学院,规模日臻完备,影响不断扩大,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与此同时,对中学部也“极力刷新,力求充实,期与大学部程度衔接”。另附设有实验小学。暨南大学进入了鼎盛时期,吸引了众多华侨学生前来求学,在校学生最多时曾达1700 多人。郑洪年致力于华侨教育事业,“冀以教育力量教育手段俾成学术化拯海外数百万侨胞于水火,达到平等自由”。为此,他强调,必须“使华侨子弟得享受世界高深的知识与祖国优美的文化,以为他日参加祖国一切运动及提高华侨地位之准备”。

郑洪年十分重视对南洋问题和华侨问题的研究。认为这是“暨南职责所在义无旁贷”的大事。在他积极倡导和筹划下,暨南大学于1927921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延聘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专门从事研究工作,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为国内外所瞩目。郑洪年还通过该部积极指导和推动海外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派员赴南洋调查考察,多次寄表格给南洋华侨学校进行书面调查。1929 6月,暨南大学主持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讨论有关华侨教育的方针、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管理体制等重要问题,对国内外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9341月,郑洪年奉派赴南洋考察华侨教育,辞去校长职务。他担任暨大校长7年,是暨大取得迅速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华侨学生最多,学校声誉日益提高的时期。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郑洪年旅居香港,在当地创办了华夏学院、汉华中学。1941 12 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郑洪年被日本侵略军所俘,关押在集中营达105天之久。之后被押送到上海,迫任汪伪华中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总裁。1948年再次旅居香港。1952年回上海定居。1956820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郑洪年精于诗文,其书法功力深厚,雄浑苍劲,取颜欧诸家之长而自成一格。

主要著作有《郑洪年华侨教育言论集》、《郑洪年一年来国难中的教育言论(19323月~19331月)》、《橐园诗稿》等。《橐园诗稿》为他应陈景昭的多次请求,在81岁时亲笔抄录的旧诗作,由新加坡暨南校友会影印刊行。既是诗集,也是他晚年留下的重要书法作品。

1958225日在上海逝世。

上一篇: 郑 北 辰 下一篇: 钟 荣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