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吴 鼎 新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7-09-29
  • 浏览数:

吴鼎新(1876~1964),原名旭,号鼎新,又号济芳,字在民,广东省开平县人。清光绪八年(1882),他16 岁,即赴广州求学,23 岁以府试第一考取秀才。这时他认为八股文已不切实际,不愿再参加科举考试,而努力学习作为新学基础的数学课程。28 岁时考取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博物科,因受民主思潮和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决心献身教育事业。清光绪三十年寒假回乡探亲时,他创办了开平县第一所小学育英两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他以最优成绩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并获得举人及内阁中书奖,加封五品官衔,被任为广西提学司实业科科长,兼任广西优级师范学堂教师、广西工业教师讲习所所长。

宣统二年(1910),吴鼎新到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不久,任广东省参议会秘书长和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兼教授。民国2年(1913),兼任省府政务厅教育科科长,管理全省教育事务。民国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吴鼎新办教育成绩卓著,奖予《教敷岭海》匾额。1917年,省府奉大总统令,给吴鼎新授予五等嘉禾勋章。

同年,他率教育考察团赴日本、菲律宾考察教育。回国后被任命为广西教育厅厅长。1918年,吴鼎新赴美国、加拿大考察教育行政。1919年,回广州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1年,再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实业教育,并兼任开平县建校募款专员,向当地华侨进行募捐。这次考察为时6年,共捐得30多万美元。

1927年,吴鼎新回到广州,出任广州国民大学校长。任内,他增设了教育系,为发展师范教育培养人才。与此同时,他用在国外所筹得之款,在开平创建了开平县第一所侨办中学——私立开侨中学。1935年,吴鼎新第四次出国,赴菲律宾、新加坡为国民大学募款办学。1936年回国,筹得港币六万元。为国民大学改建了原有的平房,扩建了图书馆和仪器室,并建了一座华侨纪念堂。同年奉国民政府令兼任高等文官考试、广东县长考试等典试委员、特种考试典试委员、中央赈济会广东省主任监赈委员、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委员等职。1937 年,年逾花甲的吴鼎新第五次出国,赴马来西亚为国民大学募捐办学经费。1938 年广州沦陷前夕,他特地从新加坡致电国民大学,指示该校迁往开平,并且在香港设立分教处。

1940年吴鼎新回到广东临时省会韶关,出任省参议会议长,并仍任国民大学校长。当时该校设于韶关。香港沦陷后,香港分教处的学生多数回到韶关就读。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大学历经9 次迁校,吴鼎新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大学于1945 年迁回广州复课。由于多年迁徙,学校损失很大,于是吴鼎新派人赴美国募捐,得款10 万美元,补充了学校各种设施。

吴鼎新平日关心学生学业,尤其要求学生学好中文,把国文课程列为一至四年级的必修课。他严格要求国文老师认真批改作业,并亲自审阅优秀学生的作文。

1940年起,吴鼎新还担任广东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二届议长、副议长8 年,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授予他景星奖章;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授予他胜利勋章。

194910月,吴鼎新辞去国民大学校长职务,侨居北婆罗洲,从事著述。1955年回香港定居。1956 年,其海内外好友和学生,特为他80岁生日隆重祝寿。1964110,吴鼎新病逝于香港。其传世著作有《开平掌故》等。

 

上一篇: 吴 毅 下一篇: 曾 昌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