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孙 中 山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7-01-22
  • 浏览数: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7 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世。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父亲孙达成年轻时在澳门学裁缝,当鞋匠,后回乡务农。

孙中山幼年家境贫困,6岁参加农业劳动,10 岁入村塾读书,爱听长辈讲述太平天国革命故事。清光绪四年(1878),随母去檀香山,得兄长孙眉资助,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接受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光绪九年返回家乡,目睹清吏腐败,深感不满,常加抨击。因毁村庙偶像,破除迷信,为豪绅地主所不容,于同年冬避往香港,先入拔萃书室学英文,后转域多利书院专攻经史,并于此时加入基督教。

光绪九年至十一年的中法战争,以清政府向法国侵略者屈服而告终。孙中山极为愤慨,决心学医,立下了“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人世之媒”,“倾覆清廷,创建民国”的大志。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在同学中结识与会党1886 关系密切的郑士良;次年转入香港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1892 7 月以全校最优成绩毕业。在校期间,除认真学习医学外,还广泛研读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并在课余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与志同道合之友聚谈政事,倡言革命,尤与陈少白、杨鹤龄、尤列三人交往更密,被人称为“四大寇”。孙中山还以“洪秀全第二”自命,用“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而自救”一类言词来阐发自己的革命抱负。

孙中山于1892 年秋天起先后在澳门、广州开业行医。他精通医道,擅长外科,而且待人亲切,有求必应,对贫苦患者施医赠药,因此很快就成了一位知名的良医。孙中山借行医为掩护,结识了一批对清朝统治不满的爱国青年和会党分子,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由于受当时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孙中山于1894 6 月偕陆皓东到天津,上书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未被采纳。随后,在事实教育下,孙中山毅然摒弃改良幻想,踏上了暴力革命的艰险征途。

是年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随即组织华侨兵操队,聘请丹麦教官进行军事训练。次年2月在香港设立兴中会总部,决定当年10 26 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广州组织反清武装起义。但是,起义当日香港一路未能按时赶到,枪械在运赴广州时机密泄露,清朝两广总督随即调兵加强防卫,并派兵搜捕革命党人。陆皓东等被捕遇害。清政府悬赏1000 两大洋缉拿孙中山。孙冒着生命危险,疏散会员,销毁密件,10多天后才撤离广州,经香港逃亡日本。

在日本,孙中山断辫发,改服装,以示革命决心。1896 6 月赴美联络华侨,9月底到达英国伦敦,10 11 日被清政府驻英公使派人诱骗绑架,囚押在使馆内,准备偷运回国杀害。幸得他在港学医时的英籍教师丁·康德黎等多方营救,才得于12 天后脱险。1897

年秋重返日本,筹划革命。1900 10 月派郑士良在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起义军一度发展到两万多人,血战逾半月,但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和单纯依靠外援,最后失败。此后几年,孙中山奔走于日本、香港、越南、泰国、檀香山等地,宣传革命,联络华侨。1903 年在日本东京青山秘密创办革命军事学校,聘请日本军事专家传授军事技术和战术。1904 年,再次游历欧美,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19058月,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被公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11 在东京出版,孙中山撰写了《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奠定了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一方面领导革命派深入开展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一方面更积极地筹划军事斗争。1906 年,他与黄兴等人制定《革命方略》,为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制,规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其中特别强调要建立一支贯彻党的纲领,由同盟会领导的国民军,以期通过武装革命实现其政治主张。此后,孙中山与黄兴等革命党人积极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及新军,在湘、粤、桂、滇等省先后领导和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岗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辛亥广州“三·二九”起义等10 多次武装起义。在190712月举行的镇南关起义过程中,孙中山亲自据守炮台,与清军交战。他激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轰击清军耳。”这些起义虽迭遭失败,但给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正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的孙中山获悉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他认为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办理外交交涉,断绝清政府的后援。随即由美赴英,再到法国奔走活动,直至1225才经香港返抵上海。1229,独立十七省代表会议在南京筹组中央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11,由上海到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他在以后3个月内,颁布了30 多项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和措施,并在311公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迫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强大压力和革命党人动摇妥协,孙中山以定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必须遵守《临时约法》为条件,于41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接任,决心以平民身分致力于国家实业建设。

民国元年(19128 月,同盟会与其他四个由官僚政客组成的小党合组为国民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理事长。不久,委托宋教仁代理。当时,孙中山对袁世凯犹有幻想。他于824到达北京与袁会商内政纲领,9月接受袁政府的任命,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立志在10 年内修筑20 万里铁路,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1913 3 月,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为了反对袁的独裁统治,当年7 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旋因党内意见分歧,仓促应战而失败,被迫再次逃亡日本。次年在东京另行组织中华革命党,被选为总理,重举资产阶级革命旗帜,随即密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等分别在上海、青岛、广州、陕西三原筹设中华革命军东南军、东北军、西南军、西北军四个司令部,亲自制订武装讨袁计划,并派干部到江浙、广东、山东、陕西等地组织了一些暴动或暗杀活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这些斗争相继失败。

191510月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宋从此成为其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

19165月,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领导讨袁斗争。袁世凯见势不妙,被迫撤销帝制。月袁病死后,继起掌权的段祺瑞对外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对内实行专制独裁6 ,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 7 月,孙中山偕同部分国会议员率领北京政府程璧光护法海军南下,联合西南滇桂军阀,于8 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起一个反对北方军阀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发动护法战争。1918 4 月,桂系军阀操纵广东非常国会改组军政府,取消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由老官僚岑春煊当主席总裁,孙中山成了毫无实权的七总裁之一。他深感广州已无法立足,便于5 月下旬向国会非常会议辞职,愤而离开广州再回上海,着手撰写《建国方略》一书,期望以此启发人民,唤醒社会。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孙中山重新振奋起来,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同年,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党名加“中国”二字,以示别于1912 年的国民党),并公布了规约,“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他仍任总理,准备以这一新党继续领导革命。1920 8 月,命陈炯明率粤军自闽南回粤讨伐桂系,驱逐了岑春煊、陆荣廷等。旋即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1 月底,孙中山被粤省军民欢迎重返广州,恢复军政府,自兼内务部长。19214月,当选为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7 月下令出师讨伐桂系陆荣廷等。同时,致函廖仲恺,提出《十年国防计划》纲目62 条,内容包括国防方针、政策、军备、科学、作战、军制、训练、教育等等,指出中国欲为世界一大强国,免受各国兵力侵略,则须努力实行扩张军备建设。后因入桂督师,著书计划未能实现。平定广西、实现两广统一后,是年12 月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准备由桂入湘,进行北伐。因湖南军阀赵恒惕拒绝北阀军过境和陈炯明暗中牵制。孙中山被迫于1922 4 月班师回粤,改设大本营于韶关,准备改道北伐。时北方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照事先与奉系约定攻直系的计划,便于5月中旬派兵进入江西。6月当孙中山从韶关返回广州时,陈炯明于16 日突然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乔装突围,午夜避登白鹅潭的楚豫舰上,翌日转登永丰舰,率各舰反击叛军。相持50余日,至89迫不得已始离开广州转赴上海。

正当孙中山屡遭挫折,陷于绝望之际,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给他以巨大的帮助。19228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专程从北京到上海同孙中山进行多次交谈,具体讨论了“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等问题。不久,苏联特命全权大使越飞赴沪,与孙中山进一步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军队以及苏联援助中国等事宜。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通过总结失败教训,认识到有军则有权,单纯依靠会党、新军和军阀,革命断难成功,遂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队,重新创造革命事业,开始了他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19231月,孙中山在其起草的《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明确指出“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并且第一次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在策动讨贼军驱逐陈炯明叛军后,于2月返回广州就大元帅职,3月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作为军政执行机关。在此期间,他除继续从事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外,又于8月派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并邀请苏联的政治与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的革命工作。月,苏联代表鲍罗廷被聘为国民10 党的特别顾问。

1924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重新加以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选举产生出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 名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此同时,孙中山还下令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聘请苏联顾问,要求中国共产党选派干部参加军校的领导和教学工作,决心仿照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培养革命军官,筹建革命军队。他通过总结长期曲折的革命实践,提出了军队必须与“国民相结合”使之成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并在所属军队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开创了近代中国建军史上的先例。

1924 9 月,孙中山趁江浙战争爆发之机,亲往韶关督师北伐。10 月,回师广州平定了英国政府支持的商团叛乱。北京政变后,应冯玉祥等电邀,于11 月抱病北上共商和平统一大业,行前发表《时局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立场,提出对内召开国民会议、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主张,同帝国主义者和段祺瑞、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因积劳忧愤,肝病加剧,于1925312在北京逝世。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著名遗嘱。1929 6 月,孙中山的灵柩由北京西山碧云寺移葬南京紫金山。遗著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等。

 

上一篇: 李 务 滋 下一篇: 孙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