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杰出的植物学家陈焕镛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09-05
  • 浏览数: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新建标本馆于1996年6月建成,为了纪念所的创办人陈焕镛教授,吴征镒院士、王文采院士约张宏达、李树刚、陈德昭教授等共10人,发起在新建标本馆中安放陈焕镛教授的半身铜像,以资纪念和瞻仰。建议发起后,很快得到陈教授的生前友好和学生的响应,铜像也在这时候揭幕。

陈焕镛教授是中国杰出的植物学家,字文农,广东新会县潮莲人,1890年农历六月初六出生于香港。他的父亲为清光绪年间派驻古巴的使节,母为古巴籍西班牙人,由于早年丧父,童年时曾随母旅居上海。1903年随母前往美国读书,1913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植物学系就读,1919年获林学硕士学位,他已取得学校的奖学金,本来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他考虑到祖国植物学研究的需要,毅然回国,从事植物学的调查研究和培养人才。

1920年,他应聘为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在农学院森林系执教树木学和植物地理学。后来成为世界蕨类植物权威的秦仁昌教授和蒋英教授都是他在金陵大学教书时的学生。1921年,任南京东南大学农学院生物系教授。1927年,离开东南大学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当年,他曾先后到香港和粤北采集植物标本。

1930年,创办以孙中山先生名字为刊名的英文版植物学专刊sunyatsenia(中山专刊)。该学刊为中国早年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植物学研究期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同年,陈教授代表中国参加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第4届太平洋科学会议。8月又率五人代表团出席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

1934年,应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的邀请,参与创建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当年被选为中国植物学会副会长。1935年,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建成,任所长。同年,出席在荷兰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植物学会,在会上被选为植物分类学组执行委员,后又被选为国际植物学会命名法规审查委员会副主席。

1936年,任中国植物学会会长。1937年,兼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学系教授。1938年,任中山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生物学系主任。同年,任中央研究院评议员。1947年,应广西大学校长陈剑修之聘,任广西桂林广西植物研究所(原名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1948年,旅居香港,研究香港植物。

1950年,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原名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所长,兼任广西植物研究所所长。

1951年,率四人代表团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南亚栽培植物起源与分布讨论会。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兼任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所长,后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同年,组成考察队赴海南岛考察橡胶生产,后又率由华南植物研究所及其分所组成的调查队深入广西花坪林区,调查和收集植物标本,发现著名的珍稀裸子植物银杉,后与匡可任教授联名发表银杉属这个新属,引起国际上植物学界的赞赏,认为银杉是中国继发现活化石植物水杉之后又发现一种活化石植物。

1956年,他领导筹建华南植物园,亲自规划设计华南植物园的分区和景点。他住在植物园内,便于就近指导工作。记得有一次笔者与内子赖玉珍去拜访他,他和我们谈了很多关于植物园的整体布局问题,他曾到世界各大植物园参观,阅历丰富,故能建成有华南热带亚热带特色的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成为广州对外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以及供广大群众欣赏植物世界的优良场地。

1958年,他代表中国科学院到苏联考察访问,在苏联《植物学杂上》上发表银杉属新属的论文。1959年,任《中国植物志》副主编。

1971年1月18日,陈教授病逝于广州市沙河人民医院。

陈焕镛教授先后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他的著述甚丰。主要论著有《中国经济树木》、《中国樟科植物之初步研究》、《桦木科植物的研究》、《胡桃科植物的研究》、《中国植物的新属》、《华南和广东植物的研究》、《中国苦苣苔科新植物》、《中国东南部松科植物的新属》、《中国壳斗科新植物》、《中国木兰科植物的新属新种》、《中国被子植物各科纲要》等,共发表植物新属10个,新种约100多个。1947年,陈焕镛教授与笔者合作,联名在美国哈佛大学《阿诺树木园学报》(journalofarnoldarboretum)第28卷328~330页上发表中国梧桐科植物的论文,共记载新种3个,新分布3种。

 

上一篇: 海幢寺开山大师今无和尚 下一篇: 梵僧真谛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