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李济深,字任潮,广西苍梧县冠盖乡人。6岁丧父,跟随其叔父读书,后入梧州中西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两年后转入陆军速成中学步兵科继续学习。毕业后先在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调到学兵营任排长,与连长邓铿过从甚密。宣统元年(1909)入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为陆军大学),学习高等军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李济深满怀革命热情,投入广东北伐军,受到总司令姚雨平器重,任命为作战参谋长。民国2年(1913)陆军大学迁至北京,李重返陆大,继续完成学业。191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官,长达5年之久。
1920年,李济深南返探亲,受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邀请,留在该师任副官长、参谋长。1922年3月,邓铿被暗杀,第一师由梁鸿楷接任师长。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称兵作乱,围攻总统府,师长梁鸿楷抱观望态度,率部退入东江,李济深愤而辞职回广州。李济深回到广州后,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又回到已被陈炯明控制的第一师,继续任参谋长职,充作内应,图谋再举。10月,孙中山令许崇智等部为东路军,由闽攻潮汕,以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部为西路军,取道梧州入粤进攻陈炯明叛军。陈派叶举为西线总指挥,率部溯西江抵御滇桂军。是时,师长梁鸿楷逍遥香港,李济深代行师长职,率部随叶出发,暗中与滇桂军联络,联合滇桂军合力攻占肇庆、三水,1923年1月16日攻下广州,陈炯明叛军败退惠州。
1923年2月,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梁鸿楷任军长,李济深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所部驻防西江一带。4月,桂系军阀沈鸿英背叛孙中山,接受北京政府任命,为广东军务督理,进犯广州。李济深率师进剿,在花县、清远、英德一带击败沈军主力;后移师西江,与第三师会攻沈军盘踞肇庆的黄振帮、张希拭两个旅。敌据城顽抗,李令第三团邓演达部于东门城墙下挖掘地道,埋置炸药。5月18日,城墙炸破十余丈大口,遂督师蜂涌冲入,全歼守敌,活捉旅长黄振帮。随后又乘胜收复云浮、德庆、郁南诸城,肃清了广东境内的沈鸿英势力。7月,与桂军黄绍竑部配合进占广西重镇梧州,将沈军驻守梧州的冯葆初旅全部缴械。后移师肇庆,梧州由黄绍竑部驻守,并接纳邓演达建议,从政治、军事上大力扶植桂系军人李宗仁、黄绍竑,打败军阀陆荣廷、沈鸿英,广西统一,使李、黄统帅的部队,成为倾向革命政府的一支强大力量。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济深和全师官兵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力支持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他亲任该校教练部主任,从师中选派邓演达、严重、钱大钧等军事人才去军校任教,选用讲武堂学员充任军校学生队的班长,借调3万元的经费及枪枝、弹药一批,使国共合作开办的这所军校,得以迅速建立,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5年初,孙中山在北京病重。退据东江的陈炯明蠢蠢欲动,桂系军阀沈鸿英亦派兵东下,企图与陈会攻广州。大元帅府决定举行东征,李济深奉命派第一旅陈铭枢部参加东征,自率第二旅陈济棠部开赴梧州击败了沈军,粉碎其东下广州的企图。6月,滇桂军在广州叛乱,李率部配合湘军谭延部、黄埔学生军等击败滇桂军,12日收复广州。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被刺身亡。李支持蒋介石借“廖案”驱逐了胡汉民、许崇智,并扣留了军长沈鸿楷等高级领导人。26日,国民政府改组在粤军队,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9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任右翼第二纵队总指挥,由惠州向潮汕进攻陈炯明部。10月,先后在平山安溪击败陈军,在汤圩遭遇战中,将林虎军大部歼灭,俘敌4000余人。10月底,军阀邓本殷、申葆藩配合陈炯明全力出阳江,向广州方向进犯。李济深奉命接任南征军总指挥职,率部由紫金回师南征,至12月,相继将敌5万之众全歼。1926年1月,李命令所部渡海,占领琼州。至此,纷扰10多年的两广军事,遂告结束。几年来,李济深为平定西江、统一广西、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立下了赫赫战功。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北伐战争时,李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留守主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主席。在此期间,为支援北伐军前线作战,筹措饷械,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初,李配合蒋介石“清党”、反共,在广州发动“四·一五”事变,杀害了一批著名共产党人,派军警袭击工会、农会,解除了工人纠察队的武装。10月,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派黄绍竑、陈济棠、钱大钧等部在赣南、粤东堵截,会攻“南昌起义”的部队,使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11月,汪精卫勾结张发奎,欲利用其第四军实力统一两广,与南京特委会相对抗。16日,汪以同李济深去南京参加国民党四中全会为名,骗李离穗。当晚,张发奎与第四军军长黄琪翔调集军队,接管党政军机关,驱走在粤的桂军黄绍竑部。李济深闻讯后,在宁急电陈济棠、徐景唐和陈铭枢部,与桂军黄绍竑部合力进攻广州,张、黄通电辞职,所部在粤东地区被击败,退入赣境。
1928年初,李济深回到广州,对党、政机关进行改组,在粤部队改编为第四、第五、第十一军,调整了各军防区。此后,在内政、外事、治安与城镇建设等方面采取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一定的成就。
1929年3月,李济深为了调解蒋介石与桂系李宗仁的矛盾,前往南京劝蒋不要打内战。15日,蒋介石以李济深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叛党国”的罪名,将他扣留,软禁在南京汤山,并解除其一切职务;以陈济棠为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接管了李的军权。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济深才获得自由,从此走上民主道路,进行反蒋抗日斗争。
1933年10月,与陈铭枢等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失败后去香港,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七·七”事变发生后,李济深抱着共赴国难、合作抗日的良好愿望,曾向蒋介石提出坚持抗战,实行民主的主张,蒋不置可否,李失望地退居桂林。1940年,出任军委会桂林办公厅主任职,为抗日和民主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3年,蒋介石撤销了桂林办公厅,李济深一直留在广西组织民众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春,李济深、何香凝等国民党民主派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同共产党合作,积极参加了反内战、反独裁的活动。1946年夏,去庐山力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但无结果,乃拂袖下山,与蒋介石决裂。1947年在香港提出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的主张,公开反对蒋介石。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明确提出要“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李济深被推举为主席。1949年1月赴东北解放区,参与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接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