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guan shanyue) (1912.10.25~2000.07.03)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1933年广州市师范学校毕业。1936年旁听高剑父讲课,入“春睡画院”学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了许多反映抗战生活的作品,在港、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0年实施“行万里路”计划,自广东出发,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1943年在敦煌千佛洞研究壁画。1946年回广州,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1949年初加入香港“人间画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主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1957年由国家委派赴欧洲主持中国近代百年绘画展览。20世纪70年代越天山、上井冈山、登黄山、重游青海湖、再访莫高窟、西出阳关、南入巴蜀、畅游三峡,行万里路采风。曾赴波兰、法国、瑞士、荷兰、苏联等国访问,并在日本、澳大利亚举办画展,在美国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1991年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进一步扩大了岭南画派和广东美术在全国的影响力,促成广东一系列美术展馆的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岭南画派传人。1980年起,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是第五、七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中共十三大代表。在艺术上坚持岭南画派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所画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出版有《南洋纪游画集》、《西南纪游画集)、《关山月旅游写生画集)、《关山月画辑》、《关山月临摹敦煌壁画》、《关山月论画》、《乡土情》、《关山月》。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等,与国画大师傅抱石合作的不朽巨作《江山如此多娇》悬挂于人民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