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达(chen guoda)(1912.01.22~2004.04.08 )地质学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广东新会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学系,同年入北平研究院。1935年研究生毕业后,在两广地质调查所和江西地质调查所工作。1945年起在中山大学任教,后任地质系主任。后历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地质系主任、科研部副主任、副院长,湖南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兼任中山大学名誉教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地震、地貌、新构造、古植物、成矿规律、矿床、岩石、沉积学等研究和教学工作。1956年创立大地构造及成矿学新理论——地洼学说,被列为自然科学史上的大事之一,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活化区(地洼区)”理论,逐渐充实和发展,引申出地壳动定转化递进律、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构造理论及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建立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构造学等新学科。撰有学术论文、科普读物370多种。著有《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义》、《大地构造学的哲学问题》、《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大地构造概要》、《成矿构造研究法》、《陈国达地洼学说文选》、《亚洲陆海大地构造图》等。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是第四~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