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当代名人
杜国庠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11-28
  • 浏览数:

   杜国庠(du guoyang (1889.04.301961.01.12)哲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5)。又名杜守素,笔名杜素庵、林伯修等。广东澄海人。1907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16 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科,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获经济学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平民大学兼课。与彭湃等组织社团,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活动。1925年辞职,回到家乡澄海,先后任澄海中学、金山中学校长,整饬校政,开设工农夜校,组织师生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参加革命。1930年发起组建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主编《中国文化》、《正路》杂志。组织“我们社”,出版《我们》月刊。翻译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柯根的《无产阶级文学论》等文艺理论和哲学著作。1938年到武汉,在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国际宣传处工作。后在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担任委员,负责编译社工作。同时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先秦诸子。1946年到上海完成《先秦诸子思想概要》,并与人合撰《中国思想通史》。1948年转移香港,执教于达德学院。1949年回北平,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文教厅厅长、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院长。1953年起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中南分院副院长,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等职。20世纪4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是中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之一。研究先秦诸子和法、礼思想,评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考察清初反理学思想,对总结中国哲学思想遗产做出贡献。著有《中国逻辑史》、《中国佛学概论》、《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杜国庠文集》等。是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一篇: 董每戡 下一篇: 酆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