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当代名人
白驹荣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6-02
  • 浏览数:

    白驹荣bai jurong(1892.10.041974.02.13) 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陈荣,字少波。广东顺德人。19岁入“天演台”志士班学戏,在“民寿年”、“汉天乐”、“国丰年”等戏班当第二小生,得到著名演员周瑜林、金山贞等人的悉心传授。1917年在省港大班“周丰年”任正印小生,到香港高升戏院演出连台戏《再生缘》,名震省、港、澳。和“花旦王”千里驹合演《生死缘》、《声声泪》等时装戏剧,获得粤剧“小生王”美誉。1925年,与千里驹一同转入“人寿年”戏班,分别担任正印花旦和正印小生。后两度出国演出,在美国、东南亚等地大受华侨观众欢迎。1938年,与薛觉先共同组成“觉先声”戏班同往香港演出。1946年眼疾严重,行动困难,逐渐淡出舞台。1948年开始参加茶座唱曲艺,由当时广东音乐“四大天王”(尹自重、吕文成、何大傻、程岳威)伴奏。1951年秋广州曲艺大队成立,担任队长。1953年任广州粤剧工作团团长,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双目失明的困难重登舞台。由于年过花甲,转演老生、丑生角色。19555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粤剧界第一个艺人党员。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戏剧大师田汉称赞他是“中国文艺界的保尔•柯察金”。在粤剧界较早将观众难以听懂的舞台官话改唱白话(即广州方言)。念白富有音乐感,演唱吐字玲珑,叮板扎实,感情细腻,运腔简朴流畅,跌宕有致,令人感到韵味无穷。在唱法上发展了金山炳的“平喉”,成为粤剧的一种主要唱法,把粤剧小生唱法从假嗓改为真嗓(平喉),创造了“四门头二黄腔”(又称“和尚腔”或“参禅腔”)。在板式上创造了“八字二黄”等新板式,使唱腔更富特色,自成流派,称“白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剧协主席、副主席,戏改会副主任,广东粤剧工作团团长,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广东粤剧学校校长等职。代表作主要有:《风流天子》、《再生缘》、《泣荆花》、《二堂放子》、《龟山起祸》、《选女婿》、《金生桃盒》、《客途秋恨》、《落霞孤鹜》、《海角寻香》等。

 

上一篇: 尹积昌 下一篇: 白燕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