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红色诗词
绝笔诗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9-09-16
  • 浏览数:

绝笔诗

周文雍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作者简介

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人。广东早期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发动洋务工人参加省港大罢工。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工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927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长。起义失败后,和陈铁军假扮夫妻,返回广州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英勇就义。

 

写作背景

1928年,作者和陈铁军被捕后,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强迫他写自首书,他却拿起笔来,痛斥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在监狱的墙上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不朽诗作。在押赴刑场的路上,两人高呼革命口号,高唱《国际歌》,许多群众被感动得掩面哭泣。在刑场上,两人当众宣布结婚。他们的事迹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刑场上的婚礼》。

 

诗词赏析

自神话时代起,小小的精卫鸟衔木石以填沧海,断首的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着干戚挑战威严的天帝。这矢志靡他的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柢。民族危难之际,这种精神在诗人身上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头可断,肢可折,但气节不可夺,精神不可灭,慨然赴刑场,为黎民百姓、为党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子弹穿过诗人的胸膛,飞溅的热血为这首诗镀上了木棉花的颜色。


上一篇: 示狱友 下一篇: 题安徽广暴烈士张子珍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