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广州史话
城市中轴线变迁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5-14
  • 浏览数:

自任嚣筑城至今,2000多年来,广州城市中心不变,以今北京路为南北传统轴线不断向外拓展。 

任嚣所建郡所,规模不大,但选择建城的自然环境十分科学。它隐隐地左右着日后广州的城市格局、发展方向。唐代的广州城墙范围很小,城市形态已形成了坐北朝南的布局,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从而为南汉都城兴王府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南汉兴王府城仿唐都长安建造,兴建大批宫殿王府,城市区域分工明确,分内城与郭城,内城又包括宫城与皇城两大部分,具有都城建设特点,在广州城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汉唐宋到明清,广州城市始终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对称发展,北京路在隋唐时已建成北有衙门,南有厅门的城市中轴线,一直持续至今,是为广州古城的中轴线。 

随着广州古城的扩建,以越秀山为主要标志的城市中轴线在晋朝出现雏型。今人称之为传统中轴线。这条传统中轴线的首位发现者应是鲍靓。鲍靓为东晋年间著名道家,被朝廷委任为南海郡守,人称“神仙太守”。让他得以在广州史上留名的,是他建了座宏大的道观越冈院(今三元宫)。越冈院是建于广州中轴线上的首座公共建筑,位于越秀山南麓,当年正对烟波浩渺的菊湖。神仙太守精通堪舆,跑遍全城内外寻龙点脉,最终选定后有越秀山小蟠龙岗为“玄武“、前有大片城垣作“朱雀”的藏风聚气之所建道观,其胸臆必为当日的堪舆家们所赞美! 

永嘉侯朱亮祖可说是这条传统中轴线的开拓者。朱亮祖为明初名将,受皇帝朱元璋派遣,出镇广东。在驻节广州之初,就迅速拆除了宋朝三城的城墙,让广州城浑然一体,隐匿千载的城市中轴线顿时露水显山。他在越秀山上建观音阁,越秀山遂有别名观音山,并在山脊筑起新城墙,在山上最高点建了一座巍巍的镇海楼。建筑学家和堪舆家们普遍认为,这座标志性建筑的开创性意义,就在于准确无误地为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作出了首次定位。 

广州的城市近代化肇始于1918年市政公所决定拆毁城墙开马路。陈济棠主粤期间大展鸿图:镇海楼下,越冈院前,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政府合署大楼、海珠桥……开始大手笔一卷接一卷!至此,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方显本色。 

1959年,市政府又在广州传统中轴线的南端竖立起了一座广州解放纪念像,纪念像与它所在的海珠广场合成为广州一处著名景观——珠海丹心,为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增添了华彩。

 

 
 
  

    

    

    

    

    

    

    

 

  

     

  

 这条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自北向南为:从白云山余脉逶迤蜿蜒而来,经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三元宫、中山纪念堂、市政府大楼、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像、海珠桥,向南延伸至江南大道一线。围绕中轴线,解放路以西以光孝寺、六榕塔、五仙观等文物景点形成传统文化活动轴;北京路一线的南越王宫署遗址、古城墙遗址、书院群、大佛寺,也形成一条传统文化活动轴。因此,有城市规划专家认为,广义上的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就是一组自观音山向珠江发散的南北向轴线。

 

  

 

1984年,广州结合新的城市发展态势提出了新城市中轴线概念。随着城区向东和向南不断扩展,以及为配合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举办,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新城市中轴线规划设计,从而为拉开广州“1+2+3城市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 

2009年规划设计的新中轴线北起白云山余脉燕岭山(瘦狗岭)为主体的燕岭公园,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全长12公里。东至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北段有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海心沙、广州塔(小蛮腰)。北边“山水城”自成一格,强调宜居、生态。著名景点有: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海心沙;具有广播电视发射、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广州城市新地标——广州塔(因设计精巧,誉称小蛮腰);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广州西塔)第六届全国运动主场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曾是亚洲第一高楼的广州中信广场。南段则主打“花城绿轴”牌,定位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 

20116月,市规划局公布了新中轴线南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新中轴线南段将以新电视塔为界向南扩展7倍,规划形成五大功能片区。最北端是旅游观光区,包括电视塔、赤岗塔、第一领事馆区、商务办公区等子块;其次是区域行政区,包括第二领事馆区、大塘综合商务中心子块;靠近海珠湖和万亩果园的区域为生态休闲区;剩下南海心沙、沥滘枢纽等子块为滨水居住区和科技创意区。 

在中轴线南端、海珠湖公园南侧规划了岭南第一门。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南大门及岭南文化之门,岭南第一门将配套有酒店、旅游观光、体育活动、餐饮、纪念品销售和地下停车场等功能,成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的标志性景观节点。市政府还决定,在海珠区湿地公园地段建设岭南文化大观园,加上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现代艺术馆)、广州科学馆,从而在新中轴线南段形成“一园四馆”的文化设施格局,成为广州市一个新的文化核心区,从广州塔上看则排列成100组合,特色明显。20137月,广州新中轴线南端“广州之窗”地标建筑方案获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 

    

启 示: 

广州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在这悠悠数千年中,古人的得失成为后人的镜鉴,给后人以诸多启示。首先,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应坚持以旧城为“根”,通过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信息业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再造。其次,广州城市建设应以核心区为轴心。在“1+2+3城市空间布局中都会是龙头,新城副中心”的支撑。再次,探寻广发展轨迹,让我们开阔了胸襟。告诉了我们发展的方向,给予了我们信心和力量。广州将以加快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以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为战略重点,为共圆“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篇: 东亚酒店升国旗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