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古称番禺)位处珠江三角洲要津,工商业历史悠久,“在秦以前已成为岭南的商业都会”。秦皇统一中原之后,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传进了岭南,刺激了珠江三角洲,这对广州的起飞具有重大意义。嗣后,经历了唐宋的鼎盛时期,广州(番禺)“万商云集”,“珠宝香药积载如山”。再至明清,广州已是名副其实的南方最大的工商业对外贸易中心了。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广州商业贸易独特的经营方式,透过这些独特的经营方式,我们可以窥视广州商场中各种奇异的风情习俗。
一、行会性的团体组织众多
在旧广州的工商业中,行会性的团体组织特多,据民国37年(1948)出版的《广州大观》所载:“广州市商业同业公会”中,大大小小的团体公会就有160多家。大的如“广州市商会”,小的如“咸鱼商业同业公会”、“泡水浴室商业同业公会”等等。此外,“职业工会”(不含自由职业工会)也有120多家。凡广州当时有的职业,从业者不论多寡,职业不分贵贱,都有工会组织,诸如:沙河粉工人,有“沙河粉业职业工会”(会址设文昌路376号);杀猪的,有“屠猪业职业工会”(会址设惠福路甜水巷17号之一);造木屐的,有“木屐业职业工会”(会址设东华西路240号);制唐装鞋的,有“唐鞋业职业工会”(会址设旧宝华路13号);卖棺材的,有“寿板业职业工会”(会址设大德路249号别有天殡仪馆)。这林林总总的工(公)会,遍布全市,而且每个行业工(公)会,均有各自的会长(负责人)和行规俗例;有些行业职业团体,还安奉保护神或祖师爷。例如,广州的搭棚业,供奉有三位祖师爷,除有巢氏外,还有鲁班、华光。“要学有巢氏的搭架技巧创新,鲁班的规矩方圆能工巧匠,华光的多眼睛兼顾上下左右”。理发行业的守护神是吕洞宾,每逢吕祖神诞,同业人士便放假休息,欢叙共庆。中成药行业的祖爷是“药王”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每年农历四月廿八日为“药王诞”,全行业同仁集会,隆重拜祭欢叙。此外,茶业商供奉“茶神”陆羽,酒业祭“酒神”杜康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设有专业性的商业街市
广州市的商业中心,近百年来多集中在几条主要马路干线,如惠爱路(今中山四五六路)、永汉路(今北京路)、太平南路(今人民路)、惠福路、上下九路以及长堤大马路等等。其中有些街道,集结同一类型的工商业户而成行成市,有所谓“天光圩”(专卖杂物古董之类),“猫狗街”(专卖各种猫狗),“咸鱼街”(专卖各种咸鱼)、“海味街”(专卖鱿鱼蚝豉等海产品),“珠宝街”(专营珠宝玉石),“故衣街”(专卖旧衣服),“山货街”(专卖行器缸瓦之类的山货),“为食街”(类似今日的大排档,供应广州风味小食)等等。设置这些专业街市,既方便顾客购物,也有利于同行业的监督与竞争。顾客易于比较鉴别,选购到货真价实的物品。比方说,旧日广州中低档的饮食摊档,多分布在仓边路、惠福路、西华路、龙津路、西濠口以及河南的同福路等地,到这里饮食,丰俭由人,各取所需,所以日夜顾客云集。店主为赢得食客的信任,定然要利润低微,美味卫生,否则食客就会溜掉。再说汇兑、银号之类的店铺,几乎都集中在十三行,人们俗称为“银栈街”。从这里进出的过客,多是提着草袋(用水草编织的袋子,阔三四寸,长约一尺,可盛载百元银元)到钱庄去交收的兑汇者,存款或提款都十分方便。此种做法,直至抗战前,白银收归国有后才逐渐淘汰。而今,广州市开设的“家具城”、“购物中心”、××货物“总汇”等等,可说是这类专业街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广州古今商贸的一大特色。
三、盛行商业“行话”和“暗语”
旧广州的许多行业,都有各自的专门用语,这些用语,有的属于同行业中的惯用语,有的属于彼此约定的秘密话。而所有这些用语,不谙其意或局外中人,纵使听闻,也是莫名其妙的。例如赌场、番摊馆中的行话,赌徒赌输了谓之“水紧”,借钱赶注曰“扑水”,向人讨钱叫“磅水”,等等。再如饮食行业,称掌柜的收款员为“文便”,生意不景气谓之“晒席”,说座客进食慢通知厨房暂缓上菜叫“拖住”,称没饭吃为“拜万寿”等等。旧广州的理发业,其内部使用的暗语亦相当普遍。他们称理发为“摩顶”,又曰“割草”、“扫青”;理发职工叫“摩顶友”、“扫青生”;理发店谓之“扫青窑子”;头发叫“乌云”或叫“青丝子”;剪发洗头曰“作浆”;胡须叫“蚁王”,剃胡须谓之“管蚁”;取耳称作“推雀”;徒弟择师叫“单零”。至于数目字的称谓,更是离奇古怪:一叫“百板”,二叫“夫子”,三叫“霸王”,四叫“骂字”,五叫“吾公”,六叫“滚滚”,七叫“皂王”,八叫“番瓜”,九叫“丸中”,十叫“千里”。由一至十的数字,还有借用一些江湖隐语,如一为“留”,二为“月”,三为“汪”,四为“直”,五为“中”,六为“申”,七为“星”,八为“章”,九为“爱”,十为“台”。有时对个别数字的叫法也有所改变,如对四字的叫法不叫“直”,而改称为“则”,六字不叫申,而改称“神”,八字不叫“章”,而改称“张”,十不叫“台”,而改称“足”等就是。以上所述的那些商场行话暗语,虽然大部分已被时代淘汰了,但有少数仍在流行,演化为广州人的日常惯用语,诸如生意亏本歇业谓之“执笠”,生意兴旺客人爆满称之“顶笼”、“爆棚”,职工被老板解雇叫做“炒鱿鱼”等等就是。
四、重商意识惠及女性
由于广州地处祖国的南大门,较早受到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熏陶,其商品经济也较之内地发达。广州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就创办了陈李济制药厂(是中国最老的中成药厂之一)。清代光绪年间,广州便开办了电灯公司。妇女经商或参与服务行业,进行商业性的服务活动也敢于领先。1931年广州就开办了“女子理发习艺社”。当时虽然受到守旧派的干扰,但毕竟是开明的思想占了上风。女子理发业很快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到了20年代中期,广州出现了第一间女子开业的茶室——“平权女子茶室”。这间茶室,开始也遭到保守派的嘲笑,可是不久就受到顾客的欢迎。稍后,甚至连当时驰名的酒楼茶居,诸如涎香楼、陶陶居、大三元等等,也起用女侍,而且专门雇请一些妙龄女子做“企堂”(提壶、结账),招徕茶客。女性在广州商场中的崛起,彻底打破了“女不经商”的封建传统观念,蔚然成风。
值得一提的是,旧广州的小摊小贩特多,这也是广州商品观念开放的一种表现。旧广州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到各种叫卖(买)声。除小食摊贩的叫卖外,还有收买佬的叫买声。有的专门收买鸡毛、鸭毛、鹅毛、猪毛以及妇女梳理下来的乱发,有的则专门收购烂铜、烂铁、烂锡以及废旧报纸等物。这种本少利薄的生意,是旧广州的一种特殊职业。
五、商业广告饶有情趣
广州人叫广告宣传谓之“卖广告”,又曰“卖告白”。解放前,广州的广告宣传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来说多是文字广告。但在竞争激烈的广州商场,人们总是因陋就简,巧施各种办法去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商)品,这就构成广州这座南国都会独特的风尚画面。如卖凉茶的店档,通常用铜制的一个特大的“葫芦瓜”作为茶壶,以招徕顾客;卖鞋的鞋店,惯在铺前挂一只巨型的鞋模为标志,以此来引起顾客的注意;至于酒楼茶居,则用醒目大标语“卖大包,够抵食”的方式去招揽食客。然而,特别有趣的是那些“活动广告”和“唱卖广告”。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广州有一家卖“神农茶”的药商,为宣传其商品,专门雇用了几位老人,让他们光着上身,下身用布条仿造树叶形的裙子围住,肩上扛一木牌,牌子上书“神农茶”。穿街过巷地叫喊:“神农茶,神农茶,发烧发热有揸拿(有把握)!”至于说到“唱卖”式的广告,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旧时广州唱卖之众,几乎遍及广州市的每个角落。给市面增添了不少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