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人物
赤诚爱国 奋斗一生——著名民主革命家谭平山
  • 来源:
  • 日期:2024-03-28
  • 浏览数:

  谭平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他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

  谭平山,原名鸣谦,1886年9月28日诞生于广东省高明明城新元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位缝纫匠。他从小就进入私塾念书,后又考进肇庆广肇罗实业中学念书,1905年考入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在学习期间就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学习。1920年夏毕业后回到广州,先后在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任教期间与陈公博、谭植棠在广州创办《广东群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并亲自为该报撰写政论文章,大力宣传新文化,主张改革社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广东党组织派陈公博、包惠僧参加。会后,陈公博回到广州传达了大会的精神,在陈独秀的指导下,宣告共产党广东支部正式成立。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陈独秀离开广州到上海就任中共中央书记后,谭平山全面负责广州工作。

  1922年5月1日,谭平山以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的身份,出席了在广州河南机器维持会内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工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天,广州工人举行了庆祝“五一”的示威游行,谭平山高举红旗,走在游行队伍前列。1923年6月,谭平山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会上,谭平山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谭平山积极协助国民党从事改组工作,在推动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北代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23年10月28日在广州召开了改组国民党特别会议,正式成立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谭平山被任命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兼组织委员,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重任。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会选举了有共产党人参加领导的新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谭平山当选为委员。31日,在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委联席会议上,谭平山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组织部长。1925年1月,谭平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6年1月,谭平山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七个主席之一。他在会上做了《党务总报告》,号召国共两党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大会再次选举他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长。5月15日,他出席了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报告南北政治情况。蒋介石在会上抛出了旨在排斥共产党的“党务整理案”。尔后,谭平山被迫辞去国民党组织部长职务。中共中央委派他为参加国共两党联席会议代表。他极力主张反蒋。8月,他离开上海赴莫斯科,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于11月开幕,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2月,他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中央委员会主席。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在江西南昌领导举行武装起义,谭平山先生任前敌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领导下,他被开除党籍。此后,他多方寻找党组织,要求恢复党籍,遭拒绝。谭平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战斗。他于1928年春,在上海联络一部分脱党的中共党员以及国民党左派,主持成立了“中华革命党”,被选为领导人。他继续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科学三民主义,反对蒋介石的假三民主义,被称为第三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坚持反蒋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谭平山毅然从海外回国,参加抗战。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公开反对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出走香港,公开与国民党政府决裂。1948年5月,他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身份同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领导人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召开新政协号召,不久就从香港来到东北解放区,转赴北京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1949年9月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监察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56年4月2日,他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等亲视入殓,遗体安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宣教展陈部)

  主要参考文献:《广州市志》(卷十九)、《谭平山研究史》、《广州名人传》

下一篇: 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革命烈士陈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