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红色记忆
入党在进军路上,奉献于有生之年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1948年11月初,我所在153师在胜利参加辽沈战役后,奉命火速入关,向华北进军,参加平津战役。

  当部队离开沈阳,经过锦州,行军来到长城脚下青龙县,在一个小山村宿营。晚上,师宣传队副指导员张石松把我叫到村头大树下,高兴地告诉我:党支部认为你经过长春战役,辽沈战役火线上的考验,已具备了候补党员的条件,我和宣传队副队长张德成愿作你的入党介绍人。随后,他指导我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并郑重签上他的意见。当时,我为即将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兴奋。

  为了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参加革命和参军一年多来,时时处处都在严格要求着自己,主要体现在进军历程中:

  1947年3月,作为学生代表,我参加了辽宁省前线慰问团,赴四保临江前线慰问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三纵队。我认识到共产党好,解放军好。在前线确立了革命人生观,决心跟共产党走革命道路。同年“五四”加入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东北民主青年联盟。同时被评为临江中学甲等学习模范。6月考入了临江艺术研究班,9月参加临江文工团。由于参加导演和演出歌剧《白毛女》有突出表现,被评为“全面模范奖”。同年10月集体参军到通化辽宁军区一军分区宣传队,任戏剧分队长,从此跟随部队走上了解放战场。

  1948年春,我所在的师宣传队,为深入敌后作战的部队演出《李二小参军》、《兄妹开荒》、《参军保家》、《张裁缝之死》等小型歌舞节目。在火线紧张演出中,传来了母亲突然病逝的噩耗。我强忍悲痛,向领导表示不回家奔丧,继续参加演出,得到领导的赞扬。

  l948年1O月,我师部队围困长春守敌。宣传队员都分散下到连队。我去的是3团一连。白天协助连队指导员进行战前动员,晚上我给连队演“炕头戏"。大家把我围坐在豆油灯下。听我讲故事、说笑话、唱革命歌曲,讲唱《白毛女》,屋子里充满着欢乐的热闹气氛。战士们看了“炕头戏”,个个擦拳磨掌,纷纷订立杀敌立功计划。

  看“炕头戏”的这个连队,就是1964年被国防部命名为“南海前哨钢八连”,现驻守在澳门对面的大横琴岛上。50多年来,我与八连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89年春节前夕,我又访问钢八连。当时为战士们讲连史的照片现在陈列在广东省军区军史馆里。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期间,我当了战地记者,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前沿阵地进行采访,将战斗英模故事,写成稿子给师政治部《攻坚报》。当我攻城大军向城里发起总攻时,师宣传队张石松副指导员带领我们7名宣传员跟随部队冲进市区。来到沈阳北大营,接受国民党暂编30师向我军投城。那时我们每人手中只有一颗土造手榴弹。

  东北全境解放后,在部队进关的长途行军路上,我屁股长满疥疮、双脚打满血泡,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我坚持行军不掉队,还要照顾好自己分队几十名男女队员。

  在部队从冷口入关的历史性的庄严时刻,我参加组织了行军鼓励棚。当大部队开过来的时候,鼓乐齐鸣,口号震天,打花棍,霸王鞭,秧歌舞一齐开动起来……“打竹板,向前行,赶快去解放天津和北平”……激励部队向华北进军。

  平津战役间隙,为了对大量补入部队的“解放战士”进行阶级教育,师党委指示我们昼夜突击排演了十二场秧歌剧《血泪仇》。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露天为军民演出。演员和观众同悲同哭,演出效果十分强烈。师党委对我们的成功演出,记集体三等功,赏大肥猪一头,让我们美美吃上了好几天。

  1949年1月9日,在平津前线苍头村驻地,师宣传队党支部大会,一致通过我入党。我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服从党的分配,积极为党工作。在任何艰难困苦和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永不叛党。”从此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

  几十年来,我一直将“誓言"铭刻在心,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都积极工作,奉献不息。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努力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江南进军的命令,渡黄河过长江,向南方进军。部队南征边走边打,部队打到哪里,我们宣传队就宣传演出到哪里。

  1949年5月16日,我师在武昌举行了解放武汉入城式。军乐队,秧歌队作为仪仗队的组成部分,受到人民群众的夹道欢迎。武汉解放后,我师警备武汉近3年。那时期,有了固定驻地和演出场地,有条件排演了几个大戏:《抓壮丁》、《刘胡兰》、《人民的城市》、《战斗里成长》,我在这些戏里都担任了重要角色。我还导演了以长征为主题的《铁流两万五千里》。解放战争期间,我共立了三等功三次。

  1953年,部队结束了武汉警备任务,移防至湖北和河南,担负内卫任务。我们宣传队及时进行了慰问演出。在开封和郑州,我们演出了大型话剧《控诉》,我饰演了不法资本家。

  1953年3月,部队进驻广东边防。我率领师宣传队,沿着从广东宝安至汕头的海岸线,演遍了所有哨所和班排执勤点。师党委第二次为我们记了集体三等功。1955年,中央军委向我颁发了解放奖章。

  不久,我被任命为师文化科副科长,两年多。1955年我调任中南公安军兼广东省军区文化处。1956年至1970年,我任广州军区俱乐部副主任、主任。1970年12月起我任命为广州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达十余年。在职期间,无论我到哪里,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坚定执行党的文艺方向和方针,努力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1984年底,我在军区政治部正师职研究员的岗位上离休。离休以后,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活到老,改造到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1985年2月,我参加创办了广州驻军老战士书画研究会,1986年5月,我又参加创办了军区老干部大学。1988年中央军委颁发了胜利功勋章。20多年来,我一直参与组织领导工作。我负责举办了40多次大型书画展,负责组织大批书画作品赠送野战部队、院校、海边防和驻港驻澳部队,达十几次,深受欢迎。我组织老同志的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参赛,有数千件获奖。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研习书法艺术20多年,已成为一名军旅书法家,九年前我加入了中国书协。现在是广东书协顾问、广东美协会员。“老来学书法,作品献人民",十多年来,我向全国军地群众赠送书法作品约8 千件。

  关心教育青少年,是我晚年又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我到过2O多个部队基层单位和2O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我还担任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运用“讲、唱、演和送书法”的独特形式开展校外辅导活动,颇受师生们的喜爱。我资助一位瑶族孩子从小学读到初中毕业。现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仍保持着联系。

  由于传播先进文化而取得的成绩,受到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多次表彰。2O04年,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二次被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干部”,七次被广州军区、五次被军区政治部评为“先进离休干部”;还被广东省老龄委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银星奖”,广州市老龄委授予“优秀广州老年人”;还被广州市团市委二次评为“广州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并获“星星火炬奖章”;2008年和2O09年,广州市关工委、越秀区关工委先后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O09年,中国文联授予从事新中国文艺60年荣誉证书和勋章;2010年,获“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受到中国书协表彰;201O年,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作者:原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

下一篇: 建党90周年谈芳村那些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