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大事记
1995年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广州市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月3日,巿委、市政府印发《广州巿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方案》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根据广州市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今后10年广州市教育发展方案。

《方案》指出,广州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教育法律,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教育工作的4项原则是: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立足于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社会功能与育人功能的统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广州市教育事业的总体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有较大发展,全市人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各类专门人才和从业人员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任务是: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到2000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达8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1995年起,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60%以上;到2000年,市属普通高校在校生要从目前的1.05万人发展到2万人,年平均递增8.4%;加强重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教育理论研究。《方案》认为,要通过改革,逐渐形成政府办学、民间办学和利用外资办学相结合的格局;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主要通过立法、财政、政策指导等间接管理教育的体制。《方案》特别强调,各级党政领导要亲自抓教育,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观念,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要把教育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证教育投入。

 

市委决定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增创广州国际贸易大口岸新优势 

5月10日,巿委作出《关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扩大外贸出口、增创广州国际贸易大口岸新优势的若干决定》。《决定》认为,发展对外贸易,实施”以外经外贸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着手解决对外贸易存在的管理体制和服务办法不适应国际化要求、国有外贸企业竞争乏力、资金缺乏、产业结构市场导向性不强、出口商品附加值低、技术出口滞后、出口市场集中、贸易口岸设施老化等重大问题,加速建设广州现代化贸易大口岸,使传统对外通商口岸的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

《决定》指出,广州对外贸易的总目标是:到2005年,把广州建成中国重要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贸易大通道、大口岸,带动广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华南地区共同繁荣;总任务是:重组商品结构,提高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广州出口产品的技术含过,创建优质、高效、文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化国际贸易大通道。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改组外贸企业,建立主动竞争、运作有序、适应国内外巿场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外贸新体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扶持出口 “拳头”产品,大力拓展远洋巿场,建立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巿场为支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理分布的市场结构,认真贯彻《外贸法》,建立按国际惯例运作的贸易秩序。《决定》还提出了拉动出口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根据外贸业务发展需要,改善贸易服务设施,简化出境审批手续,加快广州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进度;按照资金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原则,实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外贸融资办法,加快企业资金周转; 设立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积极筹建国际博览中心,建设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主体的“外贸中心区”等。

 

市委作出加快“三高”农业发展步伐的决定 

5月18日,广州巿出台了《关于加快“三高”农业发展步伐的决定》。广州巿推进“三高”农业的步伐较早。1992年6月,国务院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验交流会”(即全国”三高”农业现场会),对广州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到1994年,广州市“三高”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商品菜、优质谷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发展“三高农业”的认识比较肤浅、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基地覆盖面不广、“龙头” 作用不明显、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决定》指出,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是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三高”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经营为重点、以效益为目标,靠投入、靠科技、靠政策、靠管理,发挥资源和大城市优势,着力发展优、新、稀、特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推动“三高”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和现代化高速发展。《决定》要求各地“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培育我市‘三高’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在3年内新建十大“三高”农业生产基地;还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三高”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此后,广州巿“三高”农业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全市各地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科技贡献高、商品率高的农业示范基地。生猪、水果、速生丰产林、养鱼基地建设均有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国内外投资者纷纷瞄准广州的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旅游农业基地、“休闲山庄”等“绿色企业”。

 

政治协商工作纳入广州党政重大决策程序 

6月30日,广州市委根据中央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通知精神,联系实际,提出了如下贯彻意见:(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和中央的有关文件,学习新修订的人民政协章程,提高对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政治协商纳人重大决策程序,作为决策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步骤。对重大问题要做到“三在前”,即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对本地区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重要人事安排,要实行先协商后决策,然后再实施。(三)市本级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财政预算和决算,经济、政治、科教等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重要部署,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及其重要配套政策措施,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法制建设的重大问题,重要法规、规章的制定,统一祖国的重要方针政策的实施等19项。(四)市本级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市委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巿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市政协常委会议、市政协主席会议等8种。(五)确立实现“三在前”原则的协商程序是:1.确立议题;2.材料准备;3.组织协商;4.成果形式;5.跟踪落实。(六)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十分重视和大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七)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对政协的领导,定期研究政协工作。

《意见》还要求各区、县级市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贯彻执行本《意见》的具体实施细则,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市委作出全面推进广州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 

8月,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作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若干规定》。《规定》认为,为实现广州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规定》指出,全面推进科技进步,要把握以下重点:一是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第三产业;四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规定》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活跃技术巿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让;优化科技系统结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高校院所科技优势,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资体制,增加科技投入;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规定》特别强调,党政第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建立健全促进科技进步领导责任制, 树立全局观念,协调解决好科技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

 

市委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广州市“九五”计划的建议 

12月14 口,巿委召开六届六次全会。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广州巿“八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在分析当前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九五” 时期的奋斗目标。巿委副书记黎子流向全会报告《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建议(草案)》,巿委书记高祀仁作了《明确思路,增创新优势,奋力开拓我巿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讲话。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汁划的建议》。

会议确定,广州巿“九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保持“八五”时期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在大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本世纪末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为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指标是: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半, 在人门比1980年(204万人)增长41.2%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为实现上述目标,全会认为,必须以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契机,以强化城巿功能为突破口,着力抓好10项工作:(一)推进产业现代化,提高经济总体素质;(二)加快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增强巿场竞争力;(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中心城巿功能;(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五)加快发展科技,坚持教育先行;(六)以建立社会主义巿场经济新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国际化进程;(八)拓展资金来源,提高使用效益;(九)优先建设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科学管理;(十)繁荣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认真抓好社会环境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高标准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胜利完成“九五”计划提供坚强的保证。全会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做好“九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积极推进经济方式的转变,为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内涵发展与外向扩张、单体效益与规模效益的关系,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三大产业内部结构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

  

广州市“八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八五”时期,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的时期。据统计,”八五”时期,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9.86%、 17.48%的速度快速增长,1995年全巿国内生产总值达1252. 71亿元;比1990年增长1.47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 9万元,比1990年增加1:24倍,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指标如下: (二)农业迅速发展。“八五”时期,全市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向城市型农业、城乡一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199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7亿元,比1990年增长60. 92%,平均每年增长9. 98%。(二)农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发挥。”八五”时期是广州工业发展的新时期, 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95. 87亿元,比1990年增长2. 08倍,年均增长25. 24% ;.全市工业总产值1856. 13亿元,比1990年增长2. 12倍,平均每年增长25. 52%。(三)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并形成一批新的生产能力,加快了城市建设。“八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91亿元,比“七五”时期增加1406亿元;“八五”时期平均增长50%,比“七五”时期平均增速高30. 4个百分点。(四)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八五”时期,全市继续扩大开放,使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增强,1995 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达62. 04亿美元,在全国大城巿中仅次于上海和深圳, 居第三位。“八五”时期,广州市实际利用外资68.71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5. 32倍。(五)巿场繁荣兴旺,初歩形成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八五”时期,广州市场繁荣活跃、稳步增长。199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46. 83亿元,比1990年增长2. 7倍。(六)金融保险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华南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增强。1995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9亿元,比1990年增长46.0%,年均增长8%。(七)科教文体卫事业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广州汇集了全省80%的研究开发机构,学科专业较齐全,攻关能力较强。至1995年底,广州地区已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523个,比1990年增加69. 26%;研究开发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89 万人,比1990年增加4.25%;全市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5. 28万人。“八五”时期,全巿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47项,推广应用221项。“八五”时期,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八五”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以“温饱型”为主逐步向“小康型”为主转变。

上一篇: 1996年 下一篇: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