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市改为广东省辖市
1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广州市并入广东省建制,改为省辖市,但中共广州市委仍隶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领导。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撤销华南分局, 改组为中共广东省委员会,7月,中共广东省委正式成立。此后,市委乃隶属省委领导。
2月8日至12日,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共101人,列席43人。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原市市办商会副主席郭翘然作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一次全体会议传达报告;原巿协商会副主席李欣民作《关于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共广州市委书记王德作题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奋斗》的报告。
市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宣言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向毛主席的致敬电》、《致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电》和《致浙江前线英雄部队慰问电》。
会议提出今后的6项任务:(一)继续就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协商;(二)推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改造,动员和帮助他们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国家过渡时期总仟务的教育,推进广州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二)动员各界人民努力支援解放台湾;(四)推动全市人民参加保卫世界和平活动;(五)协助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商讨处理共词性的活动和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六)遵守和实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推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全国性的决议和号召。
会议选举王德为政协广州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吴有恒、黄长水、李民欣、谢志光、林志澄为副主席,罗培元任秘书长;选举常务委员41人,成立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下设综合工作组、海外工作组、工商工作组、科卫工作組、文教工作组、党派工作组等6个工作组和学力委员会,机关办事机构设秘书处。
这次会议是广州巿处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并转向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形势下召开的。这一届政协委员会委员来自27个界别共105人,任期4年, 至1959年1月结束,期间先后召开过4次全体会议。
华侨新村建设工程奠基动工
5月15 口,位于广州市环市东路的广州华侨新村建设工程奠基动工。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在广州市建造的第一处华侨住宅区。
广州是广东省会,本省华侨大多喜欢在广州购建房屋,因而逐渐形成了一些侨眷聚居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业主多为美洲华侨,集中于东山区聚居,以今东山湖公园为中心,东至松岗东,西至均益路,南至合群路,北至中山一路一带,建成具有住宅区、学校区和商业区的繁华之地。此外,华侨聚居地还有越秀区越华街、起义路、解放路、中山六路一带及海珠区二龙街等地。
1954年,经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市政府决定兴建华侨新村,由归侨集资和政府拨款两个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华侨新村选址环巿东路淘金坑附近、白云山南麓的蚬壳岗、玉子岗和蟠龙岗,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华侨新村奠基动工这一天,朱光市长主持了动工奠基礼,内外来宾3000多人参加典礼仪式。
开展肃反运动
7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认为“在很多部门,在很多地方,大量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是还没有被揭露和肃清的”。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的进行一个广大的肃清反革命分子的运动”。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广州自1955年7月开始进行肃反, 运动共分4批进行,涉及机关、学校、工商企业、手工业、运输业等57万人,至1959年2月结束。
和全国各地一样,广州第一批肃反运动是在普遍进行学习“关于揭露胡风反革命集团材料”的基础上开始的。1955年6月,巿委根据中央的指示,首先以市一级机关和中等学校为重点,开展“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思想影响的斗争,采取群众运动的办法,大张旗鼓地号召坦白交代,发动群众进行揭发检举。中央于7月1日发布指示后,运动的目的从揭露打击”胡风反革命集团”发展到打击潜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一切特务、间谍等反革命分子。在市、区机关,部分国营企业和学校等203个单位展开,涉及2. 8万人。为确保运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7月9日,市委决定在运动期间收回各单位的枪支,统一由公安局保管。8月23日,市委决定成立以钟明、魏今非、陈志方、薛焰、刘谦为成员的肃反领导小组,领导全巿的肃反斗争。第一批肃反运动至年底基本结束,共查出“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237人。
1956年上半年,广州市对第一批肃反运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査处理,并规划部署全巿1956年的肃反工作。随后陆续开展了第二、第三批肃反运动。参加第二、第三批肃反运动的单位包括地方国营和较大的公私合营企业、文化卫生部门及中小学等7.9万人。这两批运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已经发动之后必须保证运动的健康的指示》,吸取了第一批运动的经验教训,避免了过去使用非法手段进行斗争等错误做法,使运动发展较为顺利。至1957年1月底,第二、第三批运动基本结束,清查出“反革命分子”及其他“坏分子”254人。1958年,市委在全市开展第四批肃反运动。运动涉及全市工业、手工业、财贸、交通基建、文教卫生、统战、铁路、郊区等5200个未经过肃反运动的单位,共40多万人。是年2月,利用寒暑假期间在1.03万名(内有5806人参加过第一批肃反)中小学教员中进行“肃反补课”,经过10天的群众运动, 査出“反、坏分子”284人。5月间,市委部署和准备第四批肃反,在21万人中普遍进行调查摸底,搜集材料,分类排队,确定重点对象。七八月间开始,在第四批单位陆续铺开肃反运动,至1959年2月结束,共查出“反、坏分子”4265名( 1959年1月15日统计数),占参加运动人数的1.07%.
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对敌情估计过于严重,有些问题政策界限不清,曾发生过斗争面过宽和“逼供信”的偏向。后来根据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对清查对象进行了复査、定性不准的进行了甄别、被错捕或错整的人进行了平反和妥善处理,但仍有一些人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获得彻底平反。
中共广州市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
10月25日至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市委书记王德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的决议和广东省第二次党代表会议的决议后,代表们分组学习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问题》的报告,以及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和有关文件。王德和朱光还分别作了《为实现广州市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和《提高党员共产主义觉悟水平,增强党的团结,为全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报告。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广州巿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中共广州巿委第五次代表会议的决议》和中共广州市监察委员会名单。
会议认为,要把广州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生产城市,主要是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应地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工作应加紧进行,以免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相脱节。会议着重讨论了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市委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制订改造私营工商业计划
12月13日,中共广州市委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制订改造私营工商业规划。巿委书记王德到会讲话,市委第二书记赵武成作会议总结。会议宣布, 到1955年底,全市已实行公私合营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已有184家(合并为95户),年产值约1.8亿元,占全巿资本主义工业产值的37. 84%。公私合营的企业包括29个行业,其中7个行业已实行全行业合营。此外,纳人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私营工业企业占资本主义工业户数的80%以上。商业方面, 主要行业的私营大、中批发商已为国营商业所代替,零售商至当年8月止, 已有4420户纳入代销、经销形式,占全市零售商户数50. 79%。会议作出规划:工业方面,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的有88个自然行业,共1240户,占现有资本主义工业户数的56.9%,分三批进行;1957年实行公私合营的有39个自然行业,共938户,占现有资本主义工业户数的43. 1%,分两批进行。商业方面,1956年进行全行业改造的有40个行业,共27947户,占全市私营商业户数的47%; 1957年进行全行业改造的有44个行业,共31596户,占全市私营商业户数的53%。会议还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多项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