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中山大学抗日剧社成立
1月9日,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兴起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浪潮推动下,中山大学髙中部学生李克筠(易扬)、邓克强、吴华(吴永年)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山大学抗日剧社,以邓克强为社长,李克筠为事务部主任、吴华为副主任。参加者约六七十人。随后,与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取得了联系,成立了中国左翼剧联广州分盟。该社以团结广大学生致力抗日宣传为宗旨,公演抗日戏剧,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外,并在中共党员陈黄光的指导下,组织了“苏维埃之友会”、“新兴读书会”,其会员发展到广州其他学校。他们还与随后成立的“广州文总”等进步团体紧密合作,成为推动广州抗日救亡运动与左翼文化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1933年5月,中山大学抗日剧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主要领导人之一李克箱被捕,剧社被迫停止了活动。
中共广州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3月中旬,设在香港的中共两广省委机关遭到重大破坏,两广省委书记陆更夫等省委主要领导以及前往香港向省委汇报工作的中共广州特支书记杨弘章均被捕。接着,广州特支机关也遭破坏。至此,除少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仍在秘密活动外,广州党组织的活动被迫停止。直至1936年,广州党组织重建,党组织活动才开始恢复。
广州左翼文化运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蓬勃发展
年中,广州左翼文化运动迅速发展。广州左翼文化运动主要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形势下,在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后,广州青年学生和文化界人士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中, 既亲身感受到广大民众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又逐渐认清了国民党当局压制和阻挠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真面目,从而衷心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其时,大批左翼书刊通过各种渠道从上海源源流入广州,广州青年学生和文化界人士便纷纷组织起来,以文学艺术为武器,开展左翼文化和抗日救亡运动。随着1932年初中山大学抗日剧社成立开始,一批学习和宣传革命理论、从事革命文学创作和演出活动、出版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文化团体在广州相继成立。
从1932年秋冬到1933年初,广州地区先后出现了 10多个进步文化团体,并各自创办了刊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世界情势社”与“一般文化社”。主要成员有温盛刚(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何干之(谭秀峰)、谭国标等。他们先是于1932年秋联合中山大学10多名学生成立了“世界情势社”,出版了半月刊《世界情势》, 随后又出版《文化阵线》,主要刊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抨击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文章。不久,他们又成立了“一般文化社”,出版刊物《一般文化》。
——“广州文艺社”,又称“普罗作家联盟”。1932年9月成立。主要成员有欧阳山、赵慕鸿、龚明、草明等,出版《广州文艺》,主张大众文艺、抗战文艺,秘密出版了以抗日和阶级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单眼虎》(欧阳山)、《缫丝女失身记》(草明)等。
1933年初,“一般文化社”与“广州文艺社”联合,成立“广州普罗文化同同盟”。
——“新文艺评论社”。负责人为陈黄光、潘皮凡(均为中共党员),组织出版的刊物有《新文艺评论》、《新兴文艺》、《一般艺术》、《绿天》。
——“前卫戏剧家同盟”。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袁文殊、胡春冰等,盟员主要来3由欧阳予倩主持的广东戏剧研究所的学生。出版刊物《万人周刊》。
“火花社”和“天皇星社”。1932年秋,“火花社”由江穆、杜埃等编辑出版了综合性的大型秘密刊物《火花》。不久,又由中山大学学生严蒲特(饶彰风)和杜埃主编出版了大型文艺刊物《天皇星》。
“中山大学文艺研究会”。主要成员有凌伯骥、赖寅仿、虞焕章(杨康华)等。出版刊物《新启蒙》。
此外,还有“作者俱乐部”、“中国诗歌会广州分会”、“光明剧社”、“近代演员团”、“艺术新闻社”等。一批进步青年和学生还组织了许多各种类型的读书会,与上述社闭一起开展左翼文化和抗日救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