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史志鉴>史志鉴研究
浅谈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7-12-04
  • 浏览数:

浅谈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内容提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法定职责,也是实现地方志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因此,地方志工作者不能固守原有的逻辑和模式,而要用跨界思维,融合不同领域的元素,整合社会资源,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例如以自媒体和公众微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教育、广播电视、新闻等视角进行开发。并指出,唯有持续做好地方志书、年报、年鉴编修等地方志主业,使资源总量持续扩大,加大经费投入,解决人才问题,才能更好地做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关键词:地方志  资源  开发利用

 

    地方志资源广义上讲可以包括一切人文资源(如历史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即一定区域自然和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总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生活、自然地理等;狭义则专指类属于方志学的正史、野史、掌故、方志典论等;一般认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应包括地方志书、年鉴、谱牒、地方文献、地情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等。

    一、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是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开发地方志资源,使其潜在功能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服务,这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法定职责,是实现地方志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毋庸讳言,由于地方志书大多动则上百万字,内容冗长,携带不便。加之语言过于讲究客观真实,显得平淡寡味,难以卒读,地方志编修出来后往往束之高阁,乏人问津。面对如此浩繁丰富的地方志资源,我们的开发利用是相对滞后的。正如我国现存的清以前文献典籍一样,估计在3000万册左右,而实际开发整理出来的仅仅有千分之二。地方志资源相对于文献典籍更具有活力和时代感,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现实性。

把地方志资料当作资源来开发,用心研究,从中发现一些有借鉴意义的规律和内容,为政府提供资政参考,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非常有益。通过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地方志工作的现实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才能改变地方志在边缘上挣扎、在夹缝中生存的窘迫处境。

    二、用跨界思维盘活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有人说,当代人正在经历整个人类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巨变,之前一百年的进步效能等同于更早的一万年。而科技和创新引领的改变,让我们十年间的变化超过过去一百年。社会上不少传统产业的经营者,他们大多都早已感知到不转型升级、不突破旧有的模式,自己在自己最熟悉的赛道上根本无法跑下去。不是慢下来、落后的问题,是根本要退赛的问题。作为地方志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同样有着这样的危机感。所以,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逻辑和模式,而要用跨界思维,融合不同领域的元素,要依靠方志工作者,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并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例如以自媒体和公众微信的视角开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以公共图书馆的视角建设方志馆(室),向博物馆学习举办地情展览,以教育部门编写乡土教材的视角编写地情书和地情资料,与广播电视台或社会组织合作摄制地情专题片,与新闻部门合作开辟地情专栏,与有关学校合作举办地情知识讲座,为建设项目提供地情资料服务等,地方志工作迫切需要能够融通人文与科技、懂得市场与文化、兼备通识与专长的复合型人才,以推动地方志资源开发与公共文化的融合。

 (一)以自媒体和公众微信的视角开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1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2013年可以说是微信爆发的一年,截至是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1]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其中,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 800 万个。[2]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近 80% 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比例高达 73.4%。微信已经融入了拥有智能手机的公众的生活。微信的营销,以及自媒体和公众号的营销手段,值得学习并引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中。

 广东省、广州市、区县级市等地方志工作机构在2010年及2015年期间先后启用了地情网、微官网和微信平台公众号。特别是广东省地情网集成了省、市、县三级地情网络群,实现全省联网、资源共享,使古老的地方志工作借助信息化的力量焕发出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应看到,比较社会上的一些网站和公众号,其营销手段相对落后,存在的缺点主要有:一是只重文字,不重图片语音视频。二是标题不够吸引。三是没有拒绝长篇大论。四是不够注意文字图片排版,提升视觉效果。五是由于对于公众号来说,有一个大的主题的限制,很容易误导创办者将内容做得太局限,比如方志广东公众号,除了工作动态,就是几个市区县的简介,或者是几个名人的简介,出现内容过于单一的现象,只是把公众号作为自己发布文章的一个平台,没有注重传播效果,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厌倦,毫无新鲜感。

所以,我们地情信息化建设要反其道而行之,一是文字主张短平快,腾讯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 26 岁,其中97.7% 的微信用户在 50 岁以下,86.2% 的微信用户在 18-36 岁之间,使用电子产品低龄化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也可见一斑,快餐文化是年青一代的标配,短平快则是主动地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二是标题可以做得更吸引,其实只要与文章相关,做标题党也不是不可行的,比如人物简介,不要只是人名做标题,而可以为每个人物做一个标签,这样即使不详看内容,也能使人对该人物有个概念的认识。三是更多地使用图片语音视频,很早就有人说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况且把死板的文字换一种存在的方式,制作成2—5分钟以内的音频或者视频,也是一种不错的用户体验。四是在运营地情微信公众号时,在围绕大主题的同时,可将范围扩大成互联网范畴的内容分享,互联网信息时刻在变化,新鲜东西自然就多了,用户体验效果会更佳,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要围绕着用户做好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是真正能够给用户带来作用的文章,这才叫有价值有深度。

 (二)以公共图书馆的视角建设方志馆(室)

方志馆是集藏书、展示、科研、学术交流、资源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国家级方志馆1个、省级馆16个、市级馆83个、县级馆276个。[3]方志馆建设不仅是馆舍的硬件建设,也是一项包括软硬件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图书资料是方志馆的立身之基,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方志馆功能虽与公共图书馆不完全重复,而其图书管理手段,比如科学制定方志馆图书编目规则,就需参考《中图分类法》。提高对地情图书资料的收藏管理水平等,就要学习现代图书馆先进的自助借阅体系建设,以有利于对地情图书分类、排架、查询利用和管理。

还有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地情图书资料有限,室库场地建设有限,比如全国2800多个区县,除270多个已建区县级方志馆外,约90%的区县则只能建设规模相对小的方志室。20163月,从化地区在方志室的建设方面,与区图书馆合作,由区图书馆提供场地和管理,由方志办提供实体地情图书以及小型地情展览设计布置,把“方志书吧”纳入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主馆闭馆期间,市民只需要刷身份证就能进入,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面积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图书配备充足,在入口处还摆放了一台自助借还机,方便市民借阅图书。这里不仅可以借阅图书,还可以有足够的场地开展一些小型的文化沙龙活动。这是对区县级方志室建设的有益尝试。解决了区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不足,场地、管理设备和手段有限的问题。

(三)向博物馆学习举办地情展览

 博物馆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是征集典藏陈列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欣赏的文化教育公共机构。如今国内很多博物馆追求声、光、电甚至3d4d等科技效果的运用,并采用参与性、娱乐性项目使游客提高对文物兴趣,有的博物馆还与旅游产品体验相结合,比如长沙博物馆,通过领取模拟机票,通过声像导游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虽没有实地旅游,却仿如亲临其境。还制作了城市的整体模型,以及湘江一江两岸的全景图,其所承载的地情文化,与地情展览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以教育部门编写乡土教材的视角编写地情书和地情资料

 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一要面向领导干部,着力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二要面向广大群众,着力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地情知识与信息服务。[4]其中地情教育面向的人群数量最大的还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教育部门在编写乡土教材时,会大量地参考地方志书,比如对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重要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编写。而编写乡土教材注重的是乡土化、结构化、趣味化、情节化、精简化等,与地方志书原文的表述方式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是在编写地情书和地情资料时需要注意考虑其接受人群的特点问题。

(五)与广播电视台或社会组织合作摄制地情专题片

    近年来,广州市地方志办多次举办广州地情公众开放日系列活动,在电子查阅厅设置了液晶触摸屏,可点播广州地情专题片及100多部广州记忆、广州故事动漫卡通片......,市民只要轻触屏幕就可以直观了解到广州地情。[5]其实,摄制地情专题片不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长项,而是各地的广播电视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手上却拥有很多当地不同形式的地情专题片,地方志部门可以采用征集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归集和整合这些资源,形成资料库。当然,也可由地方志部门提供有关素材,由专业人士摄制地情专题片。

(六)与新闻部门合作开辟地情专栏

    由地方志部门提供有关素材,从新闻记者的角度,打散分拆、重组整合、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辟地情专栏,也是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补充。比如近年从化主流媒体《今日从化》开辟有流溪河故事专栏,很多素材就取自从化地情网、从化志书等。

(七)与有关部门或学校合作举办地情知识讲座

    作为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很有必要更新观念,地情知识讲座不一定由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主讲,特别是区县一级,工作人员只有23人,日常的年报、年鉴工作、专项工作、行政事务工作已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所以,学会与有关部门或学校合作举办地情知识讲座更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从更专业的、部门的角度研究地情,比如由农业的专家讲地方农业,由经济的专家讲地方经济,由文化的专家讲地方文化等。另一方面还特别有利于学校对人才开展培养,通过主办由教授或学生团体主讲的地情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课堂外学习发掘地情的方法,通过组织讲稿,带动对地情的学习认识,也是一种有益的社会实践。

   三、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必备条件

    首先是地方志书、年报、年鉴的持续编修,唯有做好地方志主业,使资源总量持续扩大,才能有源头活水来,然后才谈得上开发利用。其二,为了使地情资源开发利用不变成空谈,需要进一步引起党委和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地方志工作的投入,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撑,使地方志工作机构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其三,人才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在20151229日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上说: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成为杂家,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努力成为多面手,掌握与地方志工作相关的学科和领域的基本知识。这对地方志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则把“修志问道、直笔著史”明确为方志人精神,其词旨更是深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微信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refeeqd0nrjgv-la3tlaw-ls3v2_v7tspdmpotjnivk-psmsuyam4-tcswqu3a8xyqt6pkcxqj8eowxsjwu1jzgg8q7vqoufr-cah2jzg_

[2]腾讯发布“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微信用户最新数据: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支付用户4亿左右》,纲易科技2015-06-01,网址:http://tech.163.com/15/0601/13/ar1f5ke000094odu.html

[3]刘玉宏《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01

[4]陈强《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思考》《中国地方志》2014 第11

[5]《到地情教育基地 重温千年历史》南方日报2015-01-22

 

 

作者:潘彦

职务:从化区档案局史志科科长

地址:从化区城郊街河滨北路622号从化区国家档案馆大楼501

邮编:510900

手机:13926192193

邮箱:710288527@qq.com

上一篇: 资料, 志书生命力的源泉 下一篇: 改革开放以来村志编修的分析与思考——以广州地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