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2月27日,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召开室务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和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单位实际研究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主任黄小晶主持会议,室领导胡巧利、张杰、刘新峰、罗满园参加会议,各处部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总结了2024年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在文献编辑、党史研究、著作编译、宣传教育等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明确了2025年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总要求和重点任务,为各级党史和文献部门推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在报告讲话中,表扬了我市党史和文献部门努力记录好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篇章等工作。
会议指出,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黄坤明对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批示精神,全面总结了2024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25年地方志主要工作任务,为广州市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有力指导。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对广州市10多项工作成绩进行了表扬,包括高标准完成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编纂任务,出台全国地方志部门首个续编的工作规划《广州市史志工作规划(2023-2027年)》,率先出版《广州市扶贫志》,《广州市全面小康志》入选中国全面小康志丛书,广州被确定为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单位,扎实推进《广州革命史1840-1949》编写,成功举办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启动会和推进会,广州市地方志馆推进24个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成功举办一系列展览等等。
会议强调,2025年全室要深入学习领会上级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推进“征、编、宣、研、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为党存史存志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服务中心,努力推动党史编研、资政服务、志鉴编纂、宣传教育等主责主业取得新成绩新突破,充分发挥以史铸魂、以史资政、以史鉴今、以史育人、以史聚力的时代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贡献史志力量。
一是及时记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生动实践。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广州视察考察有关资料征编工作。加速《广州市全面小康志》统稿总纂工作,加快编纂《二十大以来广州改革发展主要文献选编》《广州高质量发展主要文献选编》等文献,推进出版《新时代广州之最》,为“四史”宣讲提供权威读本。
二是围绕中心大局强化资政服务。紧扣全市中心工作,突出“拼经济”的主线,守住“保安全”的底线,抓好“提品质”的基线,聚焦“百千万工程”、城中村改造、绿美广州建设等重点工程,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沙基惨案发生100周年等重要事件,推进年度党史研究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广州市名镇名街名村志编修,加强史志驿站、村史馆、村情馆建设,以史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三是持续打造史志鉴精品力作。紧跟中央步伐推进《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第三卷上、中册出版工作,下册修改送审,启动《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第四卷)》编写。高质量编纂出版《广州年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高标准谋划全国第三轮编修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中共广州市委决策志》等部门志行业志编纂出版。加快编纂出版《广州近代革命史(1840-1949)》,推进《回望施政广州》市领导口述访谈,启动《中共广州地方历史(1921-1949)》编修工作。
四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进市地方志馆、数字史志馆、广州市情网、“广州市情”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建设。深化“羊城今古”“英雄广州”“大湾区今古”三个讲坛宣讲服务,建强史志志愿宣讲团,引导市民群众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发轻量化史志产品,探索引入deepseek等人工智能软件运用在史志系统,助力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五是着力构建“大党史、大方志”工作格局。紧跟3月下旬召开的全省党史工作会议,谋划召开广州市史志工作会议,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通力合作的史志工作格局。加强与党校、高校、市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通过课题合作、学术研讨、书稿评议等形式,充分用好专家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大党史”“大方志”工作格局,推动广州史志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人事秘书处 龚舟 房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