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史志鉴>史志鉴动态>工作动态
一批反映清代广州街景的邮品入藏市地方志馆——广州市地方志馆接受黄绍锵夫妇第八次捐赠邮品
  • 来源:
  • 日期:2025-01-18
  • 浏览数:

  近日,广州市地方志馆特藏室再次迎来了美籍华人黄绍锵先生夫妇与郭娴女士,接受黄绍锵先生夫妇第8次捐赠邮品。针对黄先生将历时几十年收集的大量清代、民国时期国内邮票带回国内、无偿捐赠的事迹及捐赠邮品的情况,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编纂出版的《方寸之间的家国情怀》,在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第一届广东党史文献征集展示活动中获评优秀成果奖。

  黄绍锵先生夫妇此次捐赠的邮品有广州老明信片14张,包括清代广州西关上下九步行街街景实寄明信片、西洋画-珠江河上的商船、全套10张的广州马路怀旧照等珍贵明信片。

  中国早期的邮局代封票5张,包括我国第一次邮局代封票(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由上海海关造册处石版印制),民国第一版快信邮票,以及?民国中华邮政快递邮件寄件凭单等珍贵邮品。

  另有邮票共55枚,包括中国第一轮生肖邮票大全套(1980-1991)12枚,第二轮生肖邮票大全套(1992-2003)24枚,其中第一轮生肖中的《庚申年》猴票被冠以独一无二“金猴”称号,具有广泛的大众参与性,并堪称创造了世界性的邮票增值纪录。

 

  座谈中,黄先生介绍了夫妻两人在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宽裕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把在国外流转的中国早期邮票按特定主题尽量收集全,让这些邮票在国内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并介绍了此次捐赠的邮品背后的故事,讲述了清朝时期邮件使用“代封票”封妥后继续传递、中华民国成立后以“中华”“中华民国”字样加盖于“大清”字样上继续使用清代邮票、中国人民邮政1980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的历史,每一枚邮品承载的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截至目前,黄先生分八次共向广州市地方志馆捐赠邮品3917枚,其中部分邮品与广州有关,特别是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旧广州的城区风貌明信片,反映了当时广州的市容市貌、风土人情、建筑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为研究广州历史提供了直观而详实的历史证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和收藏价值。广州市地方志馆作为广州地情展示窗口,通过展出以上邮品,希望让人民群众直观的感受广州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理解广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演变,促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文/图 宣教展陈部)

下一篇: 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开展2024年度支部书记述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