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2022年3月,在第一批广东省示范方志馆创建活动中,广州市地方志馆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方志馆”。3月,市地方志馆还成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教学基地”。截至目前,广州市地方志馆共创建20个基地。
广州市地方志馆于2017年5月正式开放,建筑面积12629平方米,另有临展面积2400平方米。自开馆以来,始终坚持开门修志、开门办馆理念,立足于市情展示中心、教育中心、服务中心、文献中心、影音中心、编纂中心“六大中心”,发挥收藏保护、展览展示、历史研究、专业咨询、数字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专项培训、文化交流“九项功能”,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方志馆。2019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改造展览内容,相继推出“红棉花照英雄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老城市新活力展”“粤港澳大湾区展”“湾区广州英雄城市展”“中国共产党广州百年历史展览” “广州市帮扶展”“广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英雄广州 百年峥嵘展”“‘同舟共济 志同道合’港穗双城图片展”等主题展览。馆内有5台电子书借阅机,可查询图书资料5万多册、查阅电子书2205册、数字化发布2.5亿字,图片10万余幅。共接收明清陶瓷文物、广式宫灯和西关铜器、字画等捐赠品433件,并接收美籍华人黄添无偿捐赠的珍贵邮品3686件。
依托方志馆平台,创新性举办42期市情专题开放活动,开展公益性地情教育、青少年科普、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主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教学体验”“广州敢为人先精神大家谈”“悦读广州 涂画羊城”“地情文化走进书香节”“开发《广州大典》资源”“初任公务员了解广州地情”“送地情文化进扶贫村”“首届全国方志馆讲解员大赛”“地方志馆讲解员招募大赛小学生趣说大广州”“改革峥嵘路 创新更辉煌”“花城花市花的文化传承”等。与70多个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地方志资源,省市领导、社会名流、专家学者及15个国家的社会人士走进市地方志馆参与活动,提升了方志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探索“互联网+”模式,建设广州数字方志馆。展厅通过32个技术方案进行数字化展示,有多媒体屏幕244块(187块有人机交互功能)、近300部视频;以及“360度环幕影院”“地情素模投影”“区情数字沙盘”“村情查询平台”“广州历代名人知识抢答”“广州历史知识互动踏巴”“广州话问答”等互动展项;建成“智慧图书室”等设施;完成在线修志系统三期建设。2021年12月,“广州数字史志馆”正式上线,观众通过网页入口或者扫码,可点击观看中国共产党广州百年历史展览、广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展、广州帮扶成果专题展、“同舟共济 志同道合”港穗双城图片展首展四大展览,实现实体方志馆展览与数字方志馆并轨运行。
加强开发利用,合作共建20个基地和7个分馆服务社会。其中包括2个省级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1个市级基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广州行政学院教学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直属机关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广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广州市广州地情青少年教育基地、广州市妇女干部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广州市团校 广州志愿者学院校外教学基地、广州市文艺志愿者活动基地,以及5个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中心现场教学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实践基地,2个企业教育实践基地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教育基地、广州市智子教育科技教学实践基地。创建广州市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下设7个市地方志馆分馆。发挥市地方志馆强大的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广州市7个区建成方志馆、4个区建成方志室,镇街、村(居)等建成方志驿站(含镇情馆、村史馆)299个,形成上下贯通的方志馆阵地服务体系。
广州市地方志馆自2017年5月面向社会开放以来,参观总人数30多万人次,接待团体覆盖15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已成为史说广州、史说大湾区故事,读懂广州、读懂大湾区,热爱广州、热爱大湾区的重要窗口。
(文/图 李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