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说起广东的面食,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云吞面。面食明明不是广东人的主食,可对于云吞面,广东人却始终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怀在行为上的体现,就是时时刻刻都想来上一碗。
有些对广式云吞面不了解的人,会很不屑地认为,云吞面不就是几颗云吞一把面,用得着这么迷恋吗?其实一碗正宗的广式云吞面,绝没有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作为舌尖上的中国里,广州特色美食的代表之一,一碗正宗的云吞面,绝对让你终生难忘。
面,两个小时才能做一份
正宗的广式云吞面,用的是竹升面。作为一碗云吞面的灵魂,制作一份地道的竹升面,操作过程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却费时费力。
竹升,其实就是竹竿。因为广东人觉得“竿”字不吉利,所以把“竿”换成了“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因此每份优秀的竹升面背后,都有一根默默付出的竹竿,和一个默默用竹竿压面的做面师傅。
第一次吃到地道竹升面的人肯定会惊叹,为什么这面条这么爽口弹牙,好吃到不用配菜都能干掉一碗面。
答案是,每份竹升面,都是做面师傅花两个小时压制出来的。成年男子大腿那么粗的竹竿,做面师傅需要骑坐在竹竿一头,一蹬一蹬地反复碾压案板上的面团,还要一边压一边移动,保证面团受力均匀。
两个小时按压,再用面车将面团压成纸一样薄,切成细丝,薄如纸、细如丝,才算是完成一份真正的竹升面。
这还没完,刚做好的竹升面,还需要放到阴凉处,盖上湿布保湿,同时保证温度不超过26℃,静待碱水味道散尽。这步操作,叫做“走碱”。
而让竹升面爽口弹牙的另一个要点,是在和面的时候,不加一滴水,完全靠鸭蛋和面,这能让面条在爽口之余,充满蛋香。
两个小时才能做出一份面,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太傻太浪费时间,但正是因为这些传统做面师傅的坚持,才能让我们吃到,一碗终生难忘的云吞面。
汤,这碗汤熬了一百多年
汤,是云吞面的精华所在。一碗面端上来,首先闻到的,就是汤的香味,尝一口,味道香浓又清雅,不油、不咸,更不可能有味精的味道。
云吞面传入广州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而按照古法,一锅正宗的云吞面汤,从无到有,最少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
大地鱼、猪骨、虾籽,用柴鱼虾壳慢慢熬。大地鱼要先用炭火烤香,逼出油分,确保香气不会散失;虾米要浸泡一段时间,热锅不放油,把水分逼出;猪骨要用新鲜的脊骨。
在熬汤的时候,先放大地鱼和虾壳,再下猪骨。大火烧开后,转中火逼出香气,再转小火慢慢熬。看似简单的一碗汤,里面的心思却一点不少。
火候更是要严格控制,得保持在“虾眼水”的状态,即水面只能出现虾眼大小的泡泡,不能太沸腾。期间,要不断撇去表面的浮沫,让汤底更清澈,味道也更好。
就是这种匠心精神,才能做出让人一口入魂的好汤底。
云吞,百花齐放
一碗正的云吞面,因为面和汤要遵循古法慢慢弄才好吃,而古法不能改。所以很多厨师对云吞面的创新,主要放在云吞上。
最早的云吞,是纯猪肉制的,所以称为“净肉云吞”。对于云吞的馅料是很讲究的,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制作过程中还要先切后剁。
后来,人们发现把鲜虾放入云吞中,整体口感会更好。鲜虾云吞因此慢慢流行,八分虾仁两分瘦肉,是鲜虾云吞的最佳配比。
如今,云吞的品种变得越来越多样。蟹子云吞、瑶柱云吞、鲍鱼云吞、五宝云吞,广东人对传统云吞面的传承和创新,在云吞上得到最大的体现。
云吞品种的多元化,受益的肯定就是广大吃货。今天吃净肉云吞面、明天吃鲜虾云吞面、后天来一碗五宝云吞面,怎么吃都不会腻。
云吞面的正确吃法,你知道吗
正宗的云吞面,在摆盘上是有讲究的。先在碗底放一汤勺,再加入寸半韭黄垫底,放入云吞,铺上面条,加汤,汤只能加八成,不能末过面条,这样才能防止面条泡水而不爽。最后加一点猪油,才算完成。
在吃面之前,先喝一小口茶,意为清口;再盛四分之一汤匙的浙醋,一饮而尽,意为“呷醋”;接着夹一小块“咸酸”,放进汤里一泡即食,意为开胃;最后喝一口汤,感受一下汤底的香浓,才开始吃面。
经过前面的种种仪式,味蕾被充分打开。这时吃面,能最大程度的感受到面条的爽口劲道,也能真正体验到,广式云吞面的魅力。
大蓉,细蓉?
虽然,现在很多新开的云吞面馆,已没有大小蓉之分。但其实,最地道的云吞面点单方式为:“老细,一份细蓉!”
传统云吞面分“大蓉”、“中蓉”和“细蓉”三种,分别代表不同的分量,“大蓉”的分量是最多的,有2两面和8颗云吞,是“细蓉”的两倍。
细蓉的分量
虽然细蓉分量少,但“细蓉”是云吞面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因为小碗,最能保持面条的爽口劲道。
而“蓉”这个讲法,其实来自云吞面的旧名“芙蓉面”。据说是因为煮云吞的时候,云吞在水里像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因此得名。所以一些老店仍然保留“蓉”这个叫法。
云吞面对广东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碗正宗的云吞面,制作过程有多复杂,相信你们已经了解。
我相信有人会问,这么复杂的做法,不应该卖很贵吗?
的确,在以前,云吞面是富贵人家才吃得起的小吃。后来才慢慢变为一种市井美食。
对于广式云吞面,有的人并不喜欢,觉得碱水味太重,面条太有嚼劲,吃不惯。但对于从小吃云吞面长大的广东人来说,这碗面,已不仅仅是一碗面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代表广州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