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商贸寻踪
洋务运动与广州经济(1865~1894年)之广州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佛山巧明火柴厂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7-03-02
  • 浏览数:

 1879年(光绪五年),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火柴厂━━佛山巧明火柴厂在佛山创办。创办人是卫省轩。

卫省轩,广东肇庆旅旧华侨。1879年在佛山文昌沙(后迁罐瓦栏)开办了巧明火柴厂,采用日本大阪火柴株式会社的“舞龙牌”商标,日产火柴 1000多盒。该厂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底卖给另一旅日华侨黄寿铭,并吸收日资,成为中日合资企业。

佛山巧明火柴厂创办不到10年,广州又开设了文明阁火柴局;1893年.在广州石围塘又创办了义和火柴厂;以后陆续投产的有太和火柴厂(在广州芳村)、吉祥火柴厂(在广州马涌桥)、振兴火柴厂(在番禺县)、广中兴火柴厂(在番禺县)等等(注:徐蒋缘等著:《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8月版,第516页。)

我国民族资本能积极投资火柴业,并使其迅速发展,它的主要原因是:一、投资少,经济效益高。一般投资12万元即可短期见效,因而,成为一般华侨投资的首选。二、火柴比过去的铁石划火大为方便,又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三、工场设置简单,劳动强度不大,可以大量吸收女工和童工,劳动力十分廉价,可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利润。

上一篇: 洋务运动与广州经济(1865~1894年)之广州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下一篇: 洋务运动与广州经济(1865~1894年)之广州民族资本主义经济...